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快餐连锁企业扩张的风险及其防范

2017-06-25 01:02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快餐连锁企业扩张的风险及其防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内容摘要:乡村基快餐
内容摘要:乡村基快餐连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目前已初具规模,加速扩张步伐是其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乡村基扩张条件,总结其面临的风险,提出了乡村基规避扩张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基 连锁扩张 风险
  
  规模扩张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连锁经营取得规模化效益的基础,通过规模经营获取市场份额和竞争上风。但规模扩张切忌片面追求数目和规模效益盲目扩张,否则连锁经营企业会元气大伤,甚至走向破产或解体。乡村基快餐连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乡村基)成立于1996年11月,在不懈努力下,乡村基先后经历两次转变,确定了清楚的市场定位,并在竞争如林的市场中站稳脚跟。2007年,乡村基实现销售额2.9亿元,净利润3383万元,利润增长率最近3年达到63%,成为全重庆经营最为成功的中式连锁快餐厅,到2008年底已发展成为具有62家分店的大型连锁企业。13年的锤炼,乡村基取得了辉煌成绩,在连锁道路上谨慎稳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跨区扩张,加速发展的条件。
  
  乡村基跨区扩张的条件基础
  
  具有一定规模且基础夯实。首先乡村基版图扩张的最大上风就是已有的4000余名员工,60余家门店的规模基础。其次就是良好的信誉与品质,乡村基经过多年的培育,在市场上已经具备较高的着名度,尤其是起源地重庆几乎家喻户晓。第三,正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具有特色。乡村基深深捉住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管是产品推出还是定价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同时通过独特的“保温”方式形成自己的菜品特色。
  具备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连锁经营是一种标准化模式,要求实行治理理念、商品与服务、形象设计、治理制度和进货渠道等的同一。乡村基在创业之初通过引进美国CSC治理模式实行连锁经营,夸大治理理念的同一,在所有店展奉行“健康快乐”和“快餐快时尚”的经营理念;乡村基强化整个食品采购、物流和制作全环节的流程治理,实行不依靠厨师的流程标准化作业,从而确保各个门店所提供商品的同一;各个连锁门店实行同一标示“CSC:乡村基”、装潢布置和员工服装等,确保形象同一。此外,连锁扩张的重心在于是否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乡村基在多年的成长中积累了自有资本,尤其是近几年连续的高利润增长率给乡村基带来了丰厚利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连锁扩张不仅是规模的扩张,还是企业文化的扩张,只有在扩张中以文化感染各门店,才能更有效的实行治理,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保证大而不散。乡村基的企业宗旨是立志成为以人为本的企业,给予员工布满关爱的家庭回属感,让所有员工都得到成长与发展。
  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加大,餐饮消费观念也逐步改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乡村基提供的产品是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中式家常菜,既营养又快捷便利,吻合现代消费者的餐饮观念,具有较大的市场开拓潜力。另外,乡村基的市场定位和价格决策,又使其群体覆盖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层次、所有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乡村基连锁扩张面临的风险
  
  (一)治理能力与规模不匹配
  治理工程化、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核心之一,在规模扩张中由于门店数目增多,对总部的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能否匹配是连锁扩张成功的关键要素。一旦治理能力跟不上规模扩张的步伐必将出现组织内部的治理监控不到位、甚至混乱,从而导致规模不经济、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竞争能力下降。乡村基在不到2年时间门店数从38到62的跨越中,尽管尚未出现治理不力的情形,但在部分协调和治理监控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题目,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治理能力提升必须高度重视。

  (二)物流配送中心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上一篇:“5000万现象”的两个案例及其分析 下一篇:面向产品创新的供给链性能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