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4)

2017-08-09 02:37
导读: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函数如下:Max U=F (利润,隐性收益和效用,工资奖金,能力) 企业经营者的基本效用目标主要与企业利润正相关。利润越高,企业经营


  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函数如下:Max U=F (利润,隐性收益和效用,工资奖金,能力)

  企业经营者的基本效用目标主要与企业利润正相关。利润越高,企业经营者的各种效用或附加收益也就会越高。假定各个企业的市场状况、物质资本和员工素质都大致相当,决定利润的主要因素则是经营者的能力。然而,在不同的激励制度条件下,经营者能力受激励的开释程度是不同的。因此,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在不同的制度下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假定在民营化的激励机制下,经营者的能力比民营化以前得到较大程度的开释,因而能够产生相对更大的利润收益。同时,过往的隐性收益,即不正当的收益或过度的在职消费也可以成为公然的正当收益。这些都有利于会使经营者有动机往推动企业民营化的实现。

  经营者的选择与政府不同,他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实力来进行选择。通常来说,经营者能力越强的,往往越能发现企业的潜力,其对于民营化的动机就越强;反之,经营者能力越弱的,往往越无法发现企业潜力,其民营化的阻力就越大。因此,在经营者的效用目标函数关系中,经营者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它的强弱直接与制度变化相关,因而也与企业潜力大小相关,终极决定经营者能否从民营化改制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经营者的选择和权衡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进与相应的预期回报的关系来决定。在企业既定的物质基础上,假如经营者的人力资本投进具有较好的预期回报,则会成为推动民营化的强有力的动机。所以,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促进民营化的动力也并不总是必然存在的。这种动力的强弱大小主要取决于经营者对其人力资本的未来价值的预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然,假如原有的经营者选择保持现状而不是进行改制,政府则可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新的经营者或企业家来推动企业民营化。从上来说,总是会找到这样的企业家,只要转让价格和转让条件合适。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存在诸多的限制条件,例如,职工对外来者的不信任分歧作,原有治理层的抵制,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收购后果的不确定和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等等因素,都会大大增加引进外部人进行民营化改制的难度。

  那么,外部企业家在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方面的利益选择机制是怎样的?通常来说,他们愿意出资购买企业资本,但普遍不愿意接受原有职工。由于资本本钱是确定的,可以买断的,而职工的劳动本钱是不确定的,无法买断的,以后还需要不断追加投进的。尤其是对于外部人来说,职工是最不透明的、最棘手的,不知道以后可能会出现什么麻烦。但是从政府角度来看,接受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职工是民营化改制的基本条件,否则无法解决大量的失业题目。因此,只有当这个矛盾能得到较好解决时,依靠外部企业家来推动民营化改制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3.职工的选择

  职工主要权衡改制前后的收益福利状况,假如预期改制后的收益福利和效用低于改制前,则会反对改制。假如前者不低于或大致即是后者,他们会接受改制。假如前者大于后者,他们则会积极地支持和推动改制。

  一般来说,即使民营化改制可以使得一般职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不变,但是从职工的效用来说,改制通常会加强治理,进步劳动生产率,因而必然要增加职工的劳动强度。这实际上减少了职工原有的闲暇效用,是某种无形的福利损失。从市场风险来看,民营化改制使得职工直接面对劳动市场,就业不再受到国家的保护,因而从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大大增加了职工失业的风险,这也是职工的一项福利损失。此外,从观念上来讲,职工也不太愿意接受其地位从“主人”变为“雇工”。从这些意义上来讲,职工是不支持改制的。不过,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进步生产率,闲暇效用的逐步消失,破产压力的逐步增加,使得上述阻力也在逐渐减弱,各种阻碍民营化的观念也正在相应转变,因此,职工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能够接受民营化。
上一篇:浅谈农资企业应收账款的治理与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