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逸周书》;周文王;美德懿行;谋深虑重;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现存先秦典籍中的周文王形象多是美德懿行之君,神圣化文王形象的实践使文王形象的塑造带有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逸周书》作为一部受忽视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先秦典籍,对文王进行了多维立体的刻画,在展示其文德仁政的同时,还凸现其谋深虑重的一面;在表现其对现实的忧患之外,还凸现其对后代基业的深切忧危。
周文王作为周代具有开创性功绩的君主,在周代的上以及周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后代人看来,文王之德是梦寐以求的王治之基,是圣君英主的楷模。正因为如此,有关文王的传说大量出现在先秦典籍中。《逸周书》中的文王形象,既有对“文王之德”的具体展示,从而让概念化的文王变得具体实在,又有对“文王之治”的描写,从而把高高在上的圣王还原到人间现实,凸现其治理的谋略。
一
周文王作为一位圣君明主,他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先秦文献中,只有把《逸周书》有关文王的记载和这个时期的其他相关文献相对比,才能充分显示出《逸周书》对文王所作刻画的文学价值。
最早把文王作为表现对象的是《诗经》,主要见于《大雅》,其次是《周颂》。《大雅》《周颂》有些诗篇是对文王之德进行概括性的赞美,《文王》篇称“亶亶文王,令闻不已”;“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维天之命》称“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维清》称“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这些赞美诗句把文王描写成美德懿行的化身,是后人效仿的楷模,但没有涉及具体历史事件。《绵》诗末章叙述“虞芮质厥成”,周文王化解虞、芮两国的诉讼,但没有具体展开。《皇矣》对文王伐密、伐崇有详细的描写,同时又写道:“帝谓文王,不大声以色,大长夏以革。”把文王写成不追求声色之乐、不依仗武力称雄的圣君,仍然从文德方面对他加以颂扬。
《诗经》对文王所作的文学表现,为后来刻画文王形象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描写文王作品的基本走向,那就是以展现美德为主,而以叙述事功为辅。所展示的美德主要是文德,对事功的叙述也要彰显文德。先秦多数文献对文王所作的文学显现,基本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彰显文王。
第一,把文王写成孝子,叙述他对父亲王季的孝行
后学根据当时的孝规而创造出来的故事,把文王描写成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孝子。《礼记·文王世子》开头一段记载:“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日:‘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日:‘安’。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日:‘末有原。’应日:‘诺。’然后退。”他不但朝省昏定,而且中午也要对父亲加以问候。他对父亲的孝顺发自内心,而付诸具体实践,在生活细节方面体贴入微。
《战国策·魏策二》有另一则历史传说:“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棠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日:‘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繁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其中的“棺之前和”,指棺两端的木板,和,合的假借。这则历史传说还是突出文王的孝心,他对父亲生前尽之以孝,死后亦尽之以孝,是一位典型的孝子。《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既然文王被视为美德的化身,因此,也就自然要把他刻画成大孝之人。
第二,文王是仁爱之人,对人充满爱心
文王的爱心具有普泛性,先秦典籍对此有多处记载,《礼记·文王世子》记载:“文王谓武王日:‘女何梦矣?’武王对日:‘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日:‘女以为何也?’武王日:‘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日:‘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这则传说带有神秘色彩,所述文王、武王的寿命并无历史根据。文中展示的是文王的爱心,他甘愿把自己的年寿减少三岁,让武王多活三岁。对于王季而言,文王是孝子;对于武王而言,他又是一位慈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