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概念
关于学科概念的含义,其所指无外乎或为学问的分支或为教学的科目或为学界及学术的组织。有关学科分类的规范国际上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科领域分类法(ISCEA)1997),但各国及地区学科门类的设置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存在着三种学科分类方法:一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共设置5个学科门类,58个一级学科和若干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二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委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此后增列的学科,共设置12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和382个二级学科;三是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为l1个学科门类,71个大类,249个专业。其中《授予博士、硕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系国家涉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统一规范。二者关于学科门类的划分基本一致,都设置了、学、、教育学、、学、、、农学、、学11个学科门类。其不同在于前者设有军事学门类,后者没有;前者在各门类下设置有属于分支学科的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后者在各门类下设置有二级类及其专业;前者所列的二级学科,一般情况下人们也称其为学科专业。后者在二级类学科下设置的只是专业。如果说专业是指学业门类,分析可见:前者的学科专业较之后者的专业领域要宽,说明研究生培养更加强调专门化的要求。
调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相关的学科中划分出来,增列并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内的5个二级学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决策。从学科的视阈而论,其重大意义包括:一是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置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其属下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主义事业中思想的地位。二是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置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其属下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三是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置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其属下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的培养,以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的需要,具有现而又深远的意义。四是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置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其属下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对于深化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全面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作用。
基于学科视阈而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又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学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创建了学术发展的空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是从研究领域、研究范围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规定,即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专门研究。我们应当增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意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刻画了一条清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萌生初始思想到明晰科学概念,由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到认识升华形成理论形态,由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到领导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是一个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经验,在新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探索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再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进行新的理论创新,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拓展理论创新的境界,把理论创新提升到了新高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