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以实践为中心,把握的现实基础。
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提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把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中解救出来、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中解救出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茁壮成长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勇于研究现实、敢于开拓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部分到整体,从挫折到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轨迹,是因为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的必然,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认识、理解与接受有关系,与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关,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体现。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既有的文本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基础上的解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不断取得新的形态,形成了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时期,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命。正如邓小平所概括的,“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维度。深人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遵照其中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