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准备些什么越溪初中(1)(2)
2017-08-26 04:26
导读:(3)最大限度的尊重.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
(3)最大限度的尊重.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这样以来,师生关系就难以良好发展.
三.提高教学水平是激发学生强有力的武器.
教学水平绝对不单指学生的成绩好坏,而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体会,是内在需要,还是外在强求.提高教学水平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的老师.有调查显示,学生讨厌偏心,挤占学生艺体,信息课,讨厌拖堂等行为的老师.所以,不管你的教学任务有多重要,你一定不要去做学生讨厌的事.同为教育者,都知道是为学生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否则,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
(2)充分利用课改的机会,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加大参与面,参与度,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差生,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巴班斯基指出:"学习的争论就成为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组织课堂讨论,发表各种意见可刺激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制作教具,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绝对跟不上时代的.在教学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发现吸引学生的东西.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浩瀚.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起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感。根据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战胜疲劳的新的力量。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拼一拼、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一桶水,实际上,远不止一桶.教师一定要知识面广,知识度深,才能让学生佩服你,总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都不知道,还来教学生"吧.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