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 德育工作者的引导和教育。
(一)进行必要的价值观教育。
在美国,价值观教育已风靡学校课堂。80年代中期,美国青少年犯罪率聚增,自价值观教育试行以来,多数学生能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选择。学生更加聚精会神地扑在学习上,客观上减少了偷窃、打架和逃学现象。价值观念如同检验员,对价值先进行取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教师们在课堂上将关心他人、自信、自尊、责任感和家庭观等价值观念融入课堂,在学生中造成一种气氛,使他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那么作为教育者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1、要把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应是能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仅仅是人生内容的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认清“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严重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能把物质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的价值尺度,人除了物质追求,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人生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灿烂,更辉煌。
2、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社会集体利益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又依赖于社会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应当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的利益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引导中学生以集体主义原则主导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关系多样化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学生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学生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要改变这种思想状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联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创造机会让他们去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这样才会使中学生在对人生价值取向时不拼命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淡化集体的利益,社会的追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要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价值的大小,主要是从他的活动同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从他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来考察。引导中学生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社会价值主导自我价值,才能顺序社会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追求。
(二)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引导教育时要注意的工作方法
1、要注意保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平等
当教育者发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时,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与学生形成共同思考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取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2、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工作方法
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人生观的深层面的问题。因为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人生观层面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应先安排让其发表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后安排较抽象的内容,不断根据其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还可以采取寓教育于活动,娱乐,其他行政工作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从其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体系层面的问题。
3、要以真诚可信的态度引导教育学生
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追求时,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这就是真诚。否则,就会变成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是人们早已厌倦了的。你也无法端正他们的价值取向。
4、不断寻找新角度引导的方法
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是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取存在的问题。一般他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最容易解开问题方法的最佳角度。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另外教育者必须注重自己的人格培养,以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启迪心灵的金钥匙,使学生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爱国先从爱校做起,爱校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到长有打算,短有计划,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帮助学生不再跟着感觉走,而是在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奋力拼搏,在事业中实现价值。
文献参考:
1.王泽坤《试论高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及其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期P62)
2.张树琴《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根源及对策》(《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期P64)
3.宋立娥《九种生活观点的法律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0期P26)
4.陈玉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走出青春期误区—中学生青春期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3期P6)
5.蒋爱娟《把握时代特征,搞好心理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第7、8期P12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