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初中生品德综合评价对策及尝试(1)

2017-08-26 04:3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初中生品德综合评价对策及尝试(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品德评价、对策尝试  〖文章摘要

 〖关键词〗品德评价、对策尝试

 〖文章摘要〗在德育过程中,评价与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传统品德评价弊端及困惑
强调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和发展性评价;强调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评价;强调客观性评价而忽视激励性评价;强调横向比较而忽视纵向比较;强调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思想;在实际操作中,还常常受到学科教学评价的左右等。
(二)初中生综合品德评价对策及尝试
对策: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自我评价;注重激励性评价;注重纵向比较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评价。
尝试:建立“个性档案”,关注评价对象;拓展评价者范围,优化评价过程(如,自我评价;小组评议;家长评价;任课老师评价;班主任综合评价等);把握评价尺度,精选评价手段。(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2)鼓励性评语与协定评语结合的激励评价;(3)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结合的个性评价等。

〖文章正文〗
 在德育过程中,评价与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品德评价,就是系统地收集证据以确定受教育者实际的发展情况,并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自己的工作效果,并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自己的工作,调整工作计划,改变工作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养成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从这个角度讲,品德评价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和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子女,促使他们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子女进行针对性教育。

(一)、传统品德评价弊端及困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弊端
1、强调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和发展性评价。
2、强调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评价。
3、强调客观性评价而忽视激励性评价。
4、强调横向比较而忽视纵向比较。
5、强调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思想。
6、在实际操作中,还常常受到学科教学评价的左右。
二、困惑
 困惑1:如何保证品德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困惑2:传统的定性评价抹上了主观色彩,虽然简便,但难以客观无误,面对今天越来越“聪明”的学生到底该如何评价?
困惑3:品德评价的量化是否需要,如果需要,如何保持其科学、公正、准确?
当然对于传统品德评价的困惑远远不止这三个,还存在着许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品德评价及德育工作的开展,改革势在必行。

(二)初中生综合品德评价对策及尝试
一、对策:
对策1:注重过程评价
陈旧的教育观念认为,德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鉴定,为选拔提供依据。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不但无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反而会压抑摧残这种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素质教育中德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完全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到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意志的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应该更注重对其达成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其发展的轨迹进行精细的分析,即使其在目前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发展态势是良好的,这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对策2:注重自我评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由于评价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难以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结论,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就组织形式而言,素质教育的评价可以分为“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两类。虽说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等方式的“外部评价”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但是,就素质教育的宗旨来说,学生“自我评价”则更为重要。因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主体性,学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身心素质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成为评价自身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主体。实践证明,学生的自我评价能更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主体道德行为自我评价的基本程序是:学生个体自我评价→伙伴团体评价→家庭成员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个体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第二次自我评价。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两次自评,尤其是第二次自评,学生在参考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等方面的评价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认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对自己第一次的自我评价进行审视和修证。尽管有时学生的第二次自评与第一次自评的结果基本相同,但是,其性质和作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自己的一次再认识,对自己良好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进一步肯定和强化,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反思和反省,是思想上的一次升华。学生的二次乃至多次自我评价,不仅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更客观公正,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角色内化,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检查与评定,形成了自我反馈环节,不断地调节自身行为和心理状态,对违反预定目标或标准的自我内在动机进行有效的抑制,而符合目标要求的内驱力则得到一定的强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对策3:注重激励性评价
成功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是说就不需要考虑德育评价的策略性,片面强调“如实”地、直截了当地、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严厉地批评他们,还要美其名曰这是严格要求学生,这种做法,忽略了素质教育中德育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原则,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激励性,是衡量评价思想是否正确的最后分野”,“只有别人全心全意并一如既往地承认一个儿童的成绩时,这个儿童的自我方能获得真正的力量,而过多的批评性行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由此可见,要使素质教育获得真正的成功,就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品德评价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时,要注重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德育评价获得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效果,这也就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对策4:注重纵向比较评价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比较是不可缺少的。而怎样使用比较这一方法,则是关系到德育评价是否正确、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教育观点侧重于横向比较,即把一个学生放到群体之中,依据他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来进行评价,于是每一个群体中都永远存在着上、中、下三等学生。就一个后进生来说,虽然他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了进步,但是,由于原有的基础偏低,而自己进步的同时,群体也都在进步,于是,他就永远是个后进生,他那点被施教者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激发起来的进取之心不泯灭才怪呢!
我们认为,正确的评价、成功的教育应该侧重于纵向比较,即把学生的今天与昨天作比较,只要这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是进步了,就应该对此作充分的肯定。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纵向比较比横向比较复杂繁琐了些,它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作详尽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作准确的分析和研究,否则,纵向比较就无从谈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策5:注重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评价
    学生产生的一个行为是由本人的思想、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教师的评价时,不能只看外部表现,同时也对所评价的行为的内部制约条件极其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分析其知、情、信、意,弄清行为动机。对于知、情,教师可通过某些测验来分析。对于信、意,则要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事情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了。只有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进行统一评价,这样的品德评价才是全面的客观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