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5)
2017-12-28 03:48
导读:2、鼓励教学设计,创造出“适合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3、开展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型的教学研究活动。 4、观摩和推广成功的
2、鼓励教学设计,创造出“适合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3、开展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型的教学研究活动。
4、观摩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问题五:
教学评价上的不适应
课程标准的实施,涉及了方方面面的改革,原来那一套对语文教育的评价如果不加以改革,将会制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
对策
1、改革评价的内容,让评价成为促进和引导改革的动力。
2、改革评价的方式,除笔试外,采取游戏、比赛、观察、记录等以获取学生更全面的语文素养信息。
3、加强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正确利用形成性评价提供的信息改革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这一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摆正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位置?在小学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呢?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
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二)、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首先在于我们对“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教育呢?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老师在上课,这一定就是教育吗?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学生获得的又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中国大学排名
●探究的需要;
●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
●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承担责任的需要。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