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6)
2017-12-28 03:48
导读: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定义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具体地说,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
●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的学习与探究学习。
(三)、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教师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和学生经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中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由以下事件构成:
●引起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促进保持和迁移。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任何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因此,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大学排名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四)、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年级小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应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