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统制述评

2018-06-26 03:1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统制述评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提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授权资源委员会对特种矿产实行了统
提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授权资源委员会对特种矿产实行了统制。通过对特矿的统制,国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特矿产品,以此为抵押获得了外国信用贷款,通过易货贸易从国外换回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进行重建设的机器设备,还用特矿收益进行了重工业建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军事和实力。但资源委员会对特矿的统制,也损害了从事特矿生产经营的矿商、矿工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特矿产业的。

关键词:抗战时期 资源委员会 特矿统制 述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锡、汞、铋、钼等特种矿产实行了统制,几乎完全垄断了特种矿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资源委员会对特矿的统制,使国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特种矿产品,并以此为抵押,获得了大笔的外国信用贷款;通过易货贸易,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进行重工业建设的机器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国民政府坚持八年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资源委员会对特种矿产的统制,也损害了从事特种矿产生产经营的矿商、矿工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特矿产业的发展。

一、资源委员会实行特种矿产统制的背景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统制的特种矿产有钨、锑、锡、汞、铋、钼六种,其中又以钨、锑、锡、汞四种为主。这些特种矿产除了民用之外,在军事工业上用途也十分广泛。在普通钢内加入钨,可以使其变成高速钢(亦称钨钢、工具钢)。高速钢能耐高温磨擦,可抵御剧烈的冲击,可用于制造坦克的车身、飞机的引擎、军舰的甲板和枪炮的管子等。锑可做弹药雷管及引线的配料;在铅丸中加入锑,可以增加铅丸的硬度,用来制造榴散弹。锡可用于制造军用罐头食品所需的马口铁,而罐头食品是军队不可或缺的食物,因而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汞可制造爆发粉,这是一种制造高烈度性炸药的原料,还可以与含酒精的硝酸合成军事上极重要的雷酸汞,用来制造雷管、地雷、枪弹的撞火炸药等。铋可与铅混合制成复制东西的模型。钼钢在飞机制造方面的用途十分广泛。由此可见,上述六种特矿产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军工原料,也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世界各国都在战前大量储备,战时想方设法购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于积极谋求战争和努力扩充军备的西方国家而言,特种矿产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上台,纳粹德国重整军备,急需大量的战略物资,特别是钨。据统计,德国钨的年消耗量在12000-15000吨之间,而德国本土不出产钨,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购买,其钨的年进口量占世界钨年产量的一半。是世界第一产钨大国,德国十分看重,无论是政府还是军界都希望用武器、机器设备和技术与国民政府交换他们所急需的钨砂,于是就形成了中德间以钨砂贸易和军事顾问为重心的军经合作。时人称中德关系为“钨砂外交”,可见特矿产品特别是钨砂对德国的重要性。

美国是一个军事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二战时期,美国成为同盟国的兵工厂,对特矿产品等军工原料需求量非常大,战前就竭力收购。1939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储备重要军需品原料法案》( Strategic Materials Act),决定拨款一亿美元,在4年内,每年用2500万美元分别购储17种重要军需品原料。第一年度,美国就用全部款项购买了锡、钨、锰、铬、橡皮等五种军工原料。1939年,美国钨砂的进口量达1485157磅,较1938年的162744磅,增加了八-九倍,其中从中国进口的钨占到61%。二战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深恐这些军工原料供备不足,争相购置,结果导致这些特矿价格暴涨,1939年9月纽约锡价达到每磅75.00美分,为最高水平。[1]锑价从1939年1月的每磅12.35美分涨到1939年9月的每磅14.00美分。


是一个钨、锑、锡等特种矿产品蕴藏十分丰富的国家,特别是钨和锑。1913-1937年间,中国的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7%,居世界第一。1908-1938年间,中国的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1.73%,也占世界首位。但中国自身的非常落后,军工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对特种矿产品的需求很少。因此,特种矿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同样,也正由于我国的兵工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且严重供不应求,大量的武器装备都要依赖进口。以1935年国民政府军队的编制和装备情况看,轻武器所需弹药半数需自国外输入,国内兵工厂甚至无法生产用以封锁长江口的水雷以及12与15公厘江防要塞火炮所需的炮弹。据德国驻华第四任军事顾问法肯豪森估算,1935年中国国内所有的步枪弹药,库存有1000万发,正在生产的有2000万发,向国外订购的有3000万发,仅可供10个4团制的新式师每月需求的2/3。各部队所储存的弹药,大概只可供一个半月的需要,至于以后所需弹药,唯有购自国外。[2] 全面抗战前,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中国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国民政府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更为殷切。国民政府也曾试图增强本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授权资源委员会大力重工业和军火工业,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很难迅速满足需要,不得不“决定进口而不是自行生产军需品”。[3]可当时国民政府根本拿不出大量的外汇进口武器装备。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军费开支剧增,而财政收入却因沿海沦陷,关、统、盐税收入锐减,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从1936财政年度的24.6%迅速上升到1937财政年度的39.92%,涨幅达15个百分点。国民政府“除政费采‘新货币政策’以资应付外,工具、军需原料及重兵器补充,乃不得不仰给于外资。”〔4〕因此,国民政府只有以货易货,即用钨、锑、锡、汞和桐油等矿产和农产品来换取抗战急需的武器装备。同时,国民政府也非常希望能获得国外的贷款支持,但是外国政府以“为什么要借款给你们”〔5〕为要挟,要求提供可靠的担保。国民政府以往从国外贷款,一般是以关、统、盐税为担保,沿海地区的沦陷使这些财源几近枯竭,便不得不寻找新的担保品,而特种矿产品因其特有的军事效能,成为德、美等国公认的可以向中国提供贷款的担保品。所以自1935年4月,资源委员会成立之时起即授权对特种矿产进行统制,“通盘整理国内钨锑矿业”,“以外国借款关系,极力增进出口矿产品的生产;以为偿债和易货之用,不得不加强钨、锑、锡、汞之统制及产运工作,以供出口。” [6]可见,国民政府实行特种矿产统制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满足易货、偿债的需求,把特矿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权从私人和地方军政当局的手中,集中到国民政府的掌握之中,为进口武器装备、获得国外贷款而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
上一篇: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