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8)
2015-01-18 01:45
导读:【 余论 】 当然,这里有几点是必须加以说明的。 首先,并非所有的权威主义政权都能够适度地把握上述结构性张力之间的平衡。有些是由于主观方面的
【 余论 】
当然,这里有几点是必须加以说明的。
首先,并非所有的权威主义政权都能够适度地把握上述结构性张力之间的平衡。有些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例如,具体的执政者的政治选择有激进与保守的差别。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度”的把握。有些则是由于客观的条件的局限,例如某些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缺乏足够的资源作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例如南亚和南美的某些国家就是如此。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权威政权维持上述张力之间的平衡的能力。
其次,由于受各种社会、文化、历史、政策选择乃至个人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权威主义政权的实际效能和政绩会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现代化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权威政体决不是东亚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人民有权利判定它究竟是“必要的祸害”还是“不必要的祸害”,并根据这种判断作出相应的选择。历史的变迁方向将取决于这种选择。
从发展的动态过程来说,社会变迁是无穷尽的历史过程,只要现代化正在进行,这个社会的世俗化与必要整合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就必然是存在的。(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嬗,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的内容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点并不能成为权威政体将始终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制力量强壮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整合的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由这种契约和法制的力量来承负。而无须权威体制来承担。到那时,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权威体制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退出政治舞台。事实上,人们已经看到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着这样一种历史转变。
注释
(1 )Adorno,T.W.,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rk. 1950.(2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三卷,11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 )Ilpyong J.Kim and Young Whan Kihl e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 Korea ,P.189,New York ,1988. (4 )同(3 ),P76.(5 )(瑞典)缪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第184-186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6 )(美)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第六、七章,商务印书馆,1993年。
(7 )(韩)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第八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论文出处(作者):
选择与规则(中)
代际差别与个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