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改革措施不配套
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立法的数量和质量大大超过以往,但这些法律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较多,适应政治体制改革的则较少,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法律中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四川雅安乡镇的公推公选,它符合中央倡导的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同时很受人民群众拥护,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改革。但是,由于过去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这样一个好的改革,结果到现在加起来也不到300个乡镇在实行,还不到全国乡镇总数的1%;二是现行法律法规在某些环节上还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如何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实施监督、对司法机关办理的司法案件实施监督缺少具体规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影响了人大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顺利行使。
二、进一步推进地方人大制度创新的构想
地方人大制度需要创新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重点应放在四“新”上,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没有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眼下常说的一句话,即“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意思。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首次把民主理念扩展到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高度。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来新一轮大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制度的宣传,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大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摒弃各种错误认识;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四川雅安推进试点,浙江温岭深化试验。要教育人大工作者解放思想,排除思想阻力、观念障碍,破除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旧思想,消除无所谓创新、不能创新的认识障碍,打破对创新的神秘感、陌生感和畏惧感,不断增强创新的时代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迎接挑战,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人大工作才会向前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理论创新
1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办事
地方人大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理论创新,更好地为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更好地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提供政治上的理论保证。人大工作理论创新实践,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积极大胆地推进,以理论创新推进人大工作向实质性、实效性转变。
2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浙江温岭、四川雅安、上海惠南和广东梅州四个地方对地方人大制度的创新进行了尝试。要加强理论研究。总结经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使理论创新工作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
3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四个地方在对地方人大制度的创新过程中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基本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又受实践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人大工作新的实践。
4 全面加强人大自身研究队伍的建设
人大制度理论创新,需要增加动力,提升能力,增添活力,切实解决好人员结构、机构和环境问题。①建立县级人大常委会理论研究工作机构,设立研究室,作为常委会的工作机构。②配备人大理论研究专职人员,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人大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理论功底深的年轻人作为人大理论研究专职工作人员,为人大理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③建立理论创新激励机制,对理论创新成果予以奖励。并对理论创新成绩突出的人推荐到领导岗位,以调动人大工作者的理论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创新理论、人人理论创新的良好氛围。④各级地方人大应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共同促进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