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1)(8)
2015-05-10 01:06
导读:综观以上各种模式,不难发现都有其局限性。土地国有面临的首要 问题 是如何国有?这有两种实现途径:无偿剥夺和有偿赎买。前者必然造成剧烈的 社会
综观以上各种模式,不难发现都有其局限性。土地国有面临的首要 问题 是如何国有?这有两种实现途径:无偿剥夺和有偿赎买。前者必然造成剧烈的 社会 震动,而对于后者,国家的财力则难以支付。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各种模式,企图绕开敏感的所有制创新问题,在土地的经营使用上大做文章,无疑也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农地私有化主张则会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刚性制约。因而,各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推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农地制度,这才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蒋励、彭力:《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设想》,《农经 理论 研究 》1991年第3期。
② 康元非、康仁非:《关于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探讨》,《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③ 杨晓群:《谈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农业 经济 问题》1988年第8期。
④ 刘秀生:《探索双重土地所有权制度,推进 农村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经济研究资料》1998年第6期。
⑤ 潘华顺、臧武芳:《关于农村土地双重所有制的理论探讨》,《 中国 软 科学 》(京)2000年第7期。
⑥ 连玉新、张存刚:《关于土地国有与私有思路评析》,《西北
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共8页: 8
论文出处(作者): 黄荣华 马勇华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