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共物品的存在及其特殊l生质决定了在一般情况(6)

2013-06-01 01:32
导读: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处于什么状态呢?前文已经给出了答案:处于上表中的第①种形态,即“公共性”缺失和“科学性”不够‘23]‘脚2。8引。公共性和工艺

  当前中国的公共管理处于什么状态呢?前文已经给出了答案:处于上表中的第①种形态,即“公共性”缺失和“科学性”不够‘23]‘脚2。8引。公共性和工艺性的双重缺失决定了中国公共管理建设的双重使命,既要发展公共性又要发展工艺性,实现公共性和工艺性水平向表1中的第④种形态迈进。发展公共性的任务和途径包括(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点是理顺国家的基本政治关系,如党内关系、党际关系、党群关系、党政关系、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关系,政民关系等;(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理顺后的政治关系要上升到宪法法律的高度,党、国家和社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广度,扩大政务党务公开的范围,加大新闻舆论、权力和司法等外部监督力度,使任何一个机构和任何一个人都真正置于制约之中;(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理顺政企关系、政经关系、政社关系、政事等各种公共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积极培育发育政府以外的社会公共组织和民间公益组织,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的局面。
  发展工艺性的任务涉及面更加广泛,技术层次的内容更加多。先姑且不论那些中观微观的议题,这里主要谈三个事关中国公共管理工艺性建设的全局性的意识或观念。第一是总体意识。与整个国家制度建设所处的状态一样,中国公共管理面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单就行政管理而言,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运作机制、行政管理方式的实践和研究处于割据状态,而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际工作中,更存在反向操作的弊端,即在行政体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调整行政行为;在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的情况下改革行政体制;在市场、社会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转变政府职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本身各要素间缺乏联动ⅢJ。在稍低一个层次上,行政管理中的组织、人事、财务、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各管理环节也没有通盘考量,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公共管理发展缺乏总体思维,将制约具体领域或环节上改革的推进。第二是“常识”意识。公共管理需要学习外国,引进“高精尖”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但中国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需要更多的是对基本关系、基本体制和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普及和运用。我们需要“学习型政府”、“虚拟政府”、“企业型政府”这样一些概念和理论,但我们的机构设置连一个事项应该由一个机构或以一个机构管理为主都尚未做到,机构的立改废、选人用人、决策中主观随意性、人治色彩极强,许多机构连基本的工作方法都没有掌握,份内工作都做不好,却能够推出一个又一个的“创新”和“亮点”。第三是建设意识。改革开放实施28年后的今天,当计划经济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些“立”的努力,多些建设意识和建设能力,从制度的“基础设施”人手,在打碎传统体制的同时,不断建设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 曾峻.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论析——公共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之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保罗·c·纳特,罗伯特·w·巴克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J].中国行政管理,1995,(5).
  [4] 王乐夫.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J].管理世界,2002,(12).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张铭.公共哲学[J].江海学刊,1999,(3).
  [6] 焦文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0,(4).
上一篇:摘要:从生产要素价格波动对产业的影响角度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