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东亚儒家思想史脉络论「经典性」的涵义(3)

2014-04-30 02:02
导读:「经,常也。」《尔雅义疏》:「经者,理也。」《广雅》:「经,径也。」《释名》:「径,经也,言人之所经由也。」汉代人习以经典并称,《汉书孙
「经,……常也。」《尔雅义疏》:「经者,理也。」《广雅》:「经,径也。」《释名》:「径,经也,言人之所经由也。」汉代人习以经典并称,《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着于经典。」《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又〈朱佑传〉:「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又〈赵典传〉:「赵典,字仲经。」义取相应。《释名‧释典艺》:「经,……可常用也。」亦谓经即典耳。经典合称始于汉代,因二字可互训,如《尔雅》:「典,经也。」就其原意而言,典指重要书籍或大型书籍,此与经所代表的二尺四寸之官书含意一致。而随着「经」之训常,「典」在汉代亦有常法之意。刘熙《释名》:「经,径也,常典也,如路径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张华(茂先,A.D.232-300)《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人著述曰传。」皇侃《孝经序》:「经,常也,法也。」刘勰(彦和,约A.D.464-522)《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都是以经典为永恒之常道。
    但是,直到十五与十十六世纪之交的王阳明,才雄浑有力地指出经典所承载的不易之常道之意涵。王阳明在〈尊经阁记〉中,这样界定六经的「经典性」: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行焉,所以尊《春秋》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王阳明将经典中的常道界定为「吾心之常道」,也就是从心性论界定经典性。经典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之限制而「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或变者」,乃是因为经典中的「道」皆可一一具存并印证于每一位后代诠释者的「心」中。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林罗山(1583-1657),是日本朱子学派儒者,他排击佛教与耶稣教,提倡神儒合一,也主张理气合一论。罗山出于藤原惺窝(肃,敛夫,1561-1615)门下,家中藏书甚丰,遍读群经,对《四书》及《五经》均尝撰题跋,深感日本学者「皆拘于训诂,不能穷物理,殆数百千岁然」,于是大力提倡朱注。他认为《论语》一书「微程朱,天下茅塞矣。朱子集诸儒之大成,接不传之遗绪,于是乎集注出焉,读《论语》者,舍集注其何以哉?」
就林罗山有关经典的言论观之,林罗山大致主张经典作者之心与读者之心可以相印证,他说:
    四代之书者,圣贤之心画也。读者能得其心,则其于天下如示掌乎?谓之书与我不二也耶?
    那么,经典中最重要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呢?林罗山说:
    万物各有事,每事各具理,理乃心性也。心与性,元一也。拘于形气,蔽于私欲,不能一之,是以圣人着《大学》书教人,欲使其心与理不二,而后指示曰:「致知在格物」,格物之义,大矣哉!今崇信程朱,乃以格物为穷理之谓也,庶乎其不差焉。古人云:之他道者,谓之异端。由是言之,不之程朱之门者,异端之格物也耶,从此门而入,则殆及于孔门宜哉。
    罗山主张包括《大学》在内大部分儒家经典都是教人「心与理不二」。换言之,儒家经典的内涵在于心性论。他从心性论界定经典性。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综合本节所论,我们可以说:东亚儒者大致从政治学、形上学与心性论三个角度界定「经典性」。从发生历程来看,经典的政治学内涵最早被认识,汉儒常从社会政治作用之角度看经典。《尔雅》:「典,经也,威则也。」《释名》:「五典,典,镇也,制教法所以镇定上下,差等有五也」,汉代训诂之书对经典的解释,已透露汉儒从社会政治角度看待经典之倾向。到了公元第十世纪以降,「经典性」才被学者从形上学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定义。「经典性」之定义与内涵的变化,不仅透露不同时代的思想气候与不同儒者的思想倾向,而且也使许多以前较不为人注意的著作如《易经》取得经典的地位。
 

上一篇: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