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东亚儒家思想史脉络论「经典性」的涵义(5)

2014-04-30 02:02
导读:论曰:圣人之道,不过彝伦纲常之间,而济人为大。故曾子以忠恕发挥夫子一以贯之之旨。呜呼!传圣人之道而告之后学,其旨明且尽矣。夫子尝答樊迟问

    论曰:圣人之道,不过彝伦纲常之间,而济人为大。故曾子以忠恕发挥夫子一以贯之之旨。呜呼!传圣人之道而告之后学,其旨明且尽矣。夫子尝答樊迟问仁曰:「与人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夫子唯曰:「其恕乎。」孟子亦曰:「强恕而行,求仁无近焉。」可见忠恕二者,乃求仁之至要,而圣学之所成始成终者也。盖忠恕所以一贯之道也,非以忠恕训一贯也。先儒以为,夫子之心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惟曾子有见于此。而非学者之所能与知也。故借学者忠恕之目。以晓一贯之旨。岂然乎哉?
    仁斋以「彝伦纲常」及「济人」解释孔子的「一以贯之」,正是扣紧「道」的社会政治内涵而言。仁斋以「统」字解孔子「一贯」的「贯」字说:
    贯,统也。言道虽至广,然一而不杂,则自能致天下之善,而无所不统,非多学而可能得也。…曾子以为,忠恕足以尽夫子之道也,因为门人述夫子一以贯之之旨如此。…夫道一而已矣。虽五常百行,至为多端,然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之至一,可以统天下之万善,故夫子不曰「心」,不曰「理」,唯曰:吾道一以贯之也。
    仁斋以属于社会政治范畴的「忠」「恕」之「道」,「贯」通「五行百常」等诸般行为。
    除了仁斋之外,年代较晚的荻生徂徕(物茂卿,1666-1728)也采取类似的解释进路,他说:
    孔子之道,即先王之道也。先王之道,先王为安民立之,故其道有仁焉者,有智焉者,有义焉者,有勇焉者,有俭焉者,有恭焉者,有神焉者,有人焉者,有似自然焉者,有似伪焉者,有本焉者,有末焉者,有近焉者,有远焉者,有礼焉,有乐焉,有兵焉,有刑焉,制度云为,不可以一尽焉,纷杂乎不可得而究焉,故命之曰「文」。又曰:「儒者之道,博而寡要。」然要其所统会,莫不归于安民焉者。故孔门教人,曰:「依于仁」,曰:「博文约礼」,为学先王之道以成德于己也。学先王之道,非博则不足尽之,故曰「博文」。欲归诸己,则莫如以礼,故曰「约礼」。然礼亦繁矣哉,故又教之以「仁」。仁,先王之一德也,故谓先王之道仁尽之,则不可矣。然先王之道,统会于安民,故仁,先王之大德也,依于仁,则先王之道,可矣贯之矣。故不曰「一」,而曰「一以贯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徂徕以「安民」解释孔子的「道」(即「先王之道」),所着重的是「道」的「人间性」,也就是「道」的社会政治性。
    (2)形上学的解读:对于「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进行形上学解读,最具代表性的是朱子。朱子解释这句话说:
    贯,通也。唯者,应之速而无疑者也。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以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已之目以着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朱子以「通」解释「贯」,将「一贯之道」解为「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显然是从朱子「理一分殊」之哲学立场解释孔子,将孔子的「道」解释为抽象的「理」,这是朱子融贯《四书》为一体所采取的一贯的解释立场。例如《论语‧里仁‧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朱注云:「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也显示朱子将孔子的「道」解为作为不占时间与空间的形上的范畴:理。
    (3)心性论的解读:第三种解读是对「吾道一以贯之」的「道」,采取心性论的进路加以解读。以这种进路解释「一以贯之」的,滥觞于王阳明,大畅于近代熊十力(子贞,1885-1968)。
    王阳明以「体用一源」概念中之「体」解释孔子「一以贯之」的「一」,《传习录》有一段对话: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工夫。」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自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知,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王阳明在上述对话中批评朱注,认为所谓「一贯」是指「体」,但这个「体」的具体涵义如何,王阳明在此并未明言。但从阳明思想脉络推测,应是指「良知之本体」,颇具心性论之意涵。我的推论可以获得王阳明自己的印可。王阳明〈答顾东桥书〉云:
    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阳明以「致良知」解孔子的「一以贯之」,明显是从心性论着眼。到了二十世纪熊十力更大畅此一解释进路说:
    此云「一」者,正谓本心耳。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者,此「心」字,亦指「本心」。人皆有「本心」,而不自识,即其心便放失,将任私意私欲作主于内,而一切闻见,莫非意欲之私,妄生分别,妄起执着,云何而非蔽塞。若本心呈露,即一切闻见之知,皆是本心发用,故得此心者,便「一以贯之」。
    熊十力以「本心」释「一以贯之」的「一」,
上一篇: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