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意(6)

2014-06-29 01:03
导读:《中国文化丛谈》(2),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版,第215-216页;第221页。 25、27 《中国文化之唯心主义》,《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08页;第111页。 28、
《中国文化丛谈》(2),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版,第215-216页;第221页。
  25、27 《中国文化之唯心主义》,《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08页;第111页。
  28、36、44 《物与心与历史》,《历史与文化论丛》,第306页;第305页;第306页-307页。
  32、80 《晚学盲言》(上),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版,第194页;第75页。
  33 《有关学问之系统》,《中国学术通义》,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版,第222页。
  34 《精神与物质》,《湖上闲思录》,第8页。
  37、99 《从人类历史文化讨论中国之前途》,《历史与文化论丛》,第58页;第57页、第58页。
  38 《谈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国文化丛谈》(1),第106页。
  39、92、94、95、96、97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版,第72页;第5页;第6-8页;第6页;第13页;第13页。
  42 《庄子薪尽火传释义》,《中国史学发微》,第257页。
  45 《人生三讲》,《历史与文化论丛》,第211页。
  48 《中国文化与世界人类的前途》,《中华文化十二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5年版,第81-82页。
  50 《四部概论》,《中国学术通义》,第28页,第31页。
  51 《中国史学之特点》,《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24页。
  55 具体参见《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历史人物研究法"部分和《中国文化丛谈》(1)中《中国历史人物》一文的有关内容。
  56 具体内容参见《中国文化丛谈》(1)中《中国历史人物》一文的有关内容。
  57、58、59、60 《中国历史人物》,《中国文化丛谈》(1),第146页;第146页;第146-147页;第147页。
  61、62、66、69 《文化学大义》,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版,第106页;第106页;第31页;第47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63、64、65、90、91 《文化三阶层》,《历史与文化论丛》,第8页、第17页;第17页;第8页;第16页;第14页、第14页。
  67 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不详析钱穆对、、、宗教、文学和这几个要素在历史文化中地位和作用的具体。钱穆的有关论述可参见《文化学大义》一书。
  70 《中国的道德与政治思想》,《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32页。
  73、110 《人类新文化之展望》,《历史与文化论丛》,第46页-47页;第45页。
  78 《历史与》,《历史与文化论丛》,第289页。
  82 《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第230页。
  83、98、101、102、103、104、105 《历史上之人与事与理》,《中华文化十二讲》,第143页;第144页、第145页;第147页、第145-146页;第150页;第145页;第148页;第149页。
  85 《维新与守旧――民国七十年来学术思想之简述》,《幼狮学志》16卷2期,第11页。
  87 《中国历史上最近几个病源》,《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47页。
  93 他说:"中国人讲的道,乃是一本然之道,本来这样的。亦可说乃一同然之道,大家这样的。又可说乃一之道,它自己这样的。因此又是一当然之道,人人都该这样的。所以中国人又称此道曰天道,是天叫我们这样的。"(《晚学盲言》(下),第635页。)所谓本然、同然、自然和当然之道,即是指自然和人文历史演进的。钱穆有时也把道视为本体与运动规律和方式的统一。他说:"道即物即灵,即天即人,即现象即本体。""这一个道,有时也称之曰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就大自然言,有生命,无生命,全有性命,亦同是生。生生不已,便是道。这一个生,有时也称之曰仁。仁是说他的德,生是说他的性。"(《道与命》,《湖上闲思录》,第38页,第40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00 《朱子学提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1月版,第55页。
  106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4页。
  107 转见唐端正《我所怀念的钱宾四先生》,江苏省无锡县政协编《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4-135页。
  109 《中国文化特质》,《中国史学发微》,第159页,第159页。
上一篇: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_历史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_历史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