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11)
2017-09-11 03:16
导读:占5%,而表示“很不满足”的只占027%,1500人中只有4人。集体单位的民工均匀的满 意程度最低,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感觉上以为较之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
占5%,而表示“很不满足”的只占027%,1500人中只有4人。集体单位的民工均匀的满
意程度最低,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感觉上以为较之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民工在收进上要
低,而较之国有单位民工在福利待遇上又少。
对活动民工对自身待遇的公平感和调查生活满足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以为“比较公平”
的占654%,以为“不太公平”的占293%,以为“很公平”的占30%,以为“很不公平
”的只占22%。调查显示,活动民工对自身待遇的公平感与他们的收进水平相关程度不高
, 各收进段的民工以为“比较公平”的都在50%以上;与性别的相关性则比较明晃,以为“
比料公平”的男性民工占664%,女性民工占629%,以为“不太公平”的民工中,男性民
工占279%,女性民工占326%。此外,个体工商户民工和国有单位民工在以为“比较公平
”的民工中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占该类民工的714%和702%,而三资企业民工和集体单位
民工在以为“不太公平”的民工中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11%和341%。
五、结论性评价和活动民工发展远景展看
分析表明,植根(家)于农村的活动民工,正像它们曾把血缘、地缘关系带进乡镇企业一样,
他们也将这种关系网络扩展到城市,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推论就是,亲
缘、地缘的社会网络是乡土社会的产物和社会理性化过程的障碍。我在研究乡镇企业时就曾
发现,农民在脱离土地、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家庭伦理规范也随他们一起移置进乡镇企业,
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缺乏现代的组织观念和经济理性,而是由于家庭伦理规范成为乡镇企业节
约组织本钱和监视本钱的有效手段,尽管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法,但事实上却成为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镇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源”和降低本钱的途径(李培林,1995)。这次关于活动民工的调查再
次证实,农民在“离土离乡”的社会活动中,其信息来源、找到工作的方式、进城工作的行
为方式以及在城市中的效往方式,都更多地依靠以亲缘、地缘为纽结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
,这种依靠相对于他们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选择,与他们期看
获得更高的收进和更舒适的生活的功性昨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活动民工在职业变动和社会活动的迁移中对亲缘、地缘关系的依靠,似乎与社会资源(信息
渠道 、职业位置等等)的市场化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东、浙江
等地的民工调查以及全国性的调查也显示出类似的依靠性,甚至香港和海外华人企业也都显
示了“企业家庭主义”的特征(wang,1985,1991)。我的设想是,活动民工的这种依靠性,正
像在乡镇企业是出于节约组本钱和监视本钱的考虑,在他们则是出于节约活动居本和交易成
本的考虑,尽管这种考虑可能是不自觉的和本能的。遗憾的是,这次调查中没有调查活动民
工的活动用度,因而没有计量的数据证实,与较依靠亲缘、地缘关系的民工相比,较不依靠
的民工的活动居本是否更高。此外,我们还不清楚,这种依靠性究意是属于乡土社会文化特
征还是华人社会文化特征(亦乎东方社会文化特征?),而一旦进进对文化模式的考察,就是
一个很
哲学化的论题了,不是一般的统计分析所能说清楚的。
民工在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非农产业职工的活动中,其收进水平和经济地位得到明显进步
,总体上的经济地位目前属于家乡社会的中等偏上阶层,同时属于所在城市社会的中等偏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阶层。但其总体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与其经济地位相应的明显变化,社会身分没有明显的改
变,这主要是由于受户籍身分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福利待遇的影响。民工进进城市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