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10)

2017-09-16 06:49
导读:〖bhdg2,wk5,k5,k5,k7w〗 〖bhdw〗全〓〓国〖〗9.42〖〗23.33〖〗 14.41 〖bhdw〗东部地区〖〗16.26〖〗32.18〖〗 17.92 〖bhdw〗中部地区〖〗7.43〖〗21.52〖〗 14.

〖bhdg2,wk5,k5,k5,k7w〗
〖bhdw〗全〓〓国〖〗9.42〖〗23.33〖〗 14.41
〖bhdw〗东部地区〖〗16.26〖〗32.18〖〗 17.92
〖bhdw〗中部地区〖〗7.43〖〗21.52〖〗 14.18
〖bhdw〗西部地区〖〗3.89〖〗12.54〖〗 8.65〖bg)f〗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内源于农民对非农产业较高所得水平的预期。这一点对任何



型的地区都是适用的。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以下条件的差

别:(1)人〖cd2〗资源比例。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十分有限,经过

数千年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可供进一步开发的农业资源已极其有限

。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农业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使得发达地区农业部分内

部消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所形成的人〖cd2〗资源比例关

系的日益恶化,必然会把大量的劳动力推到农业部分以外寻打出路。(2)产业化、城市化水

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化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地区,该类地区产业总产值占社会

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5.5%,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达28.3%;该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

只有29.6%,然而其产业总产值和市人口在全国中的比重则分别达53.0%和38.3%(见表1.12)

。东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高,多数农村地区都能得到城市的幅射,在发展非农产业过程中,

很轻易得到城市在资金、技术、职员、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事实上,这些地区乡镇企业的初

创就是与城市产业的扩散密切相关的。也正是通过发展各种形式与城市的联合,它们者得以

不断成长壮大。其次,较高的区域产业经城市化水平,还为该类地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供了一个发育程度较高、潜力较大的市场。此外,由于毗邻城市、信息通达,这类地区的农

民还比较轻易在城市谋得一份工作;(3)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地区是我国交通运输条件

最优越的地区,这里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水上交通也很方便,其铁路密度是

中等发达地区的1.36倍,是不发达地区的5.48倍,公路密度分别为后两类地区的1.76倍和〓

〓倍,内河航道密度则分别为后两类地区的4.4倍和41.49倍。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对一个

地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至关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降低原材料和产

品的运输本钱,有助于进步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农村劳动力在区内或区外流

动,寻找非农就业机会。
表1.12〓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产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
〖bg(!〗〖bhdfg6,wk7,k5,k5,k4,k4,k4w〗〖〗产业总产ぶ嫡忌缁岐さ谋戎亍肌焦

业总产ぶ嫡既国さ谋戎亍肌绞腥丝讵ふ既部と丝诒泉ぶ亍肌绞腥丝讵ふ既国さ谋戎

〖〗人口占と国的け戎
〖bhdg2,wk7,k5,k5,k4,k4,k4w〗发过地区〖〗65.5〖〗53.0〖〗28.3〖〗38.3〖〗2

9.6
〖bhdw〗中等发达地区〖〗53.6〖〗38.9〖〗19.4〖〗47.3〖〗53.4
〖bhdw〗不发达地区〖〗48.8〖〗8.1〖〗18.4〖〗14.4〖〗17.0〖bg)f〗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8)
《全国部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
〖cd20〗
①世界银行按制造业增值占商品生产值的比重区分了四种产业化水平的国家;(a)产业化国

家(60%以上);(b)半产业化国家(40-60%);(c)已开始产业化的国家(20-40%);(d)尚未开始

产业化的国家(20%)以下。
②何道峰等著:《就业、增长与现代化》,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
③引自金和辉等:《中国乡村产业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和地区差异》,《中国农村经济》19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93年第七期。
④见《1993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上一篇:台湾有线电视现况与其数字化的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