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2)

2017-09-16 06:49
导读:当于原有职工的两倍,其中从农村招收的约1000万人。由于在农村内部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 等,1958年农村劳动力比上年税减3800多万人,1953年农业劳动力占


当于原有职工的两倍,其中从农村招收的约1000万人。由于在农村内部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

等,1958年农村劳动力比上年税减3800多万人,1953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陡降

至58.2%。据统计,城镇人口由1957年的9900多万人猛增到1960年的1.3亿人,同期所增城镇

人口中,约有90%属机械增长。同期城镇非农业职工增加了2500万人,其中近2000万来自农

村。在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也相当可观。1958年,各种小钢厂在全国农

村拔地而起。到该年年底,社办产业职工就达1800万人。
然而,这次农业劳动力转移“浪潮”的寿命却极其短暂。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19

57-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从1961年开始不得不进行为期三年的经济调整。三年经

济调整时期,大批劳动力不得不重新回到农村务农。1961年,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人,精

简职工950万人,同年农业劳动力比上年增加2730万人,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1962年1月至

1963年6月城镇人口共精简1600万人,同期精简职工1034万人,196年农村劳动力又比上年增

加1500多万人。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城镇人口共减少2600万人,职工共减少2000万人。同时

,在经济调整时期,尽大多数农村工厂也被封闭,农村产业也跌进“低谷”。1963年,农业

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又陡升至82.5%,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这样

规模的大起大落,在世界人口迁移史上是尽无仅有的。
第三阶段(1964-1978年)。在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活动基本上被置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

下。针对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就业给城镇就业和食品供给造成的压力,从50年代后期,政府

就开始严格限制城市企业从农村招工。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此后又进一步实行了与这种户籍制度相配套的食品供给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

育制度等,这样,从60年代开始,就基本上堵死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进城市的通道。此后,

广大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国家产业化进程之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滞于农村,承受着半失业

的痛苦。在传统产业化模式下,固然我们用城乡隔离制度把广大农民拒之于城门之外,并且

不惜以降低效率来维护城市的高就业,但也未能摆脱城市就业题目的困扰。在60年代初,城

市中就出现了新毕业生就业难的题目,1963-64年期间政府就提出了把大部分毕业生送往农

村的“15年安置计划”。自1968年底到1977年,约有1600万城市青年被送往农村,同期还有

数百万城市机关干部知识分子被下放农村劳动。这种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反向活动,固然有

着直接的政治目的,但向农村转嫁城市就业危机也是不容置疑的。这样,从60年代至70年代

后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处于萎缩状态。在城市隔离最为严重的1958-1975年期间,在城

镇新增人口中,自然增长所占比重高达77.3%,机械增长仅占22.7%,有些年份(如1966-1970

年),机械增长甚至为负值。这一期间,统购统销制度的实行,使农村商品市场萎缩,广大

农村原来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家庭手产业和个体小商贩迅速衰落。国家通过人民公社这样一

种组织制度,把农村劳动力的固定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村就业基本上就剩下从事农业这一条

路。
b、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概况
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分的转移出现了加送的趋向,改革开放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前十年中(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中的份额由70.5%迅速下降到59.3%,平

均每年下降1.72,而前26年均匀仅下降0.65%。为总体上把握就业结构的变动幅度,我们计
上一篇:台湾有线电视现况与其数字化的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