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6)
2017-09-16 06:49
导读:〖bhdw〗〓6、中小城市〖〗7941〖〗11.3 〖bhdw〗〓7、大城市〖〗1024〖〗1.5 〖bhdw〗〓8、国外劳务输出〖〗174〖〗0.2 〖bg)f〗 资料来源:庚德昌主编《全国百
〖bhdw〗〓6、中小城市〖〗7941〖〗11.3
〖bhdw〗〓7、大城市〖〗1024〖〗1.5
〖bhdw〗〓8、国外劳务输出〖〗174〖〗0.2
〖bg)f〗
资料来源:庚德昌主编《全国百村劳动力情况调查资料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
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转移为主,“分离型”转移少。兼业是指一种既从事农业,又从事
农外活动的双重就业方式。农业劳动力的普遍兼业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明显特点。
1986年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对无锡、界首、南海、上饶四县的调查显示,乡镇企业职工从事农
业生产活动的比重在60-90%之间。1988年我们对46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在从事非农
业活动的劳动力中,经常务农的占44.9%,农忙季节回家务农的45.6%,常年在外从事非农活
动的仅占9.5%⑤。农业劳动力的普遍兼业式转移,其结果是农户的普遍兼业化。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根据1987年6.7万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估算出我国纯农户(只从事农业生
产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24.4,其中,东部地区为17.9%,中部地区为27.9%,西部地
区为21.2%。以经营农业为主体、兼营非农业的ⅰ兼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高达67%,分地
带看,东部地区为65.7%,中部地区为64.4%,西部地区为72.7%。以经营非农产业为主体,
非农业收进大于农业收进的ⅱ兼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为10.6%,其中东部地区为16.4%,中
部地区为7.7%,西部地区只有6.2%。
原国务院农开中心对155个村1.3农户的问卷调查表明,1984-1988年期间,以非农产业为主
业的ⅲ兼农户的比重由7.5%进步到了13.3%,进步了13.3%,进步了5.8个百分点⑥。
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88年至1989年对江苏吴县、河北固安县、湖北钟祥县和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州看谟县的400个农户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全部劳动时间都用于农业的10户,占2.5%
,50%以上的时间用于非农业的ⅲ兼农户117户,占29.25%,全部时间用于非农业的只有2户
,占0.5%⑦。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1991年对全省3400个农户抽样调查资料,以农业为唯一收进来源的纯农户
只有609户,占17.9%;以农业收进为主的ⅰ兼农户占55.7%;以非农业收进为主的ⅱ农户
占26.4%。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别,这三类地区农户
兼业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别。1990年,苏南地区农村纯农户仅占4.5%,苏中地区为11.2%
,苏北则高达32.2%;ⅱ兼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苏南地区高达53.9%,苏中地区为28.6%,
苏北地区则只有8.9%。江苏省农户兼业在我国发达省份中很具有典型意义,该省农户兼业情
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的大致水平。
以上一些侧面资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户兼业的日益深化及其普遍程度。
农户劳动力的兼业式转移是农民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权衡利益得失后所做出的一种理性选
择。在农户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你获得非农就业后,为什么不放弃土地?”这一题目
,获得了以下结果:1、农中只有少数在非农业部分工作,其他劳动力只能种田的占21.60%
;2、固然家中主要劳国都已转到非农部分,但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和家中辅助劳力来种田的
占15.9%;3、放弃责任田后,全家人的口粮没法解决的占23.60%;4、在外工作不保险,放
弃责任田,没退路的占3.40%;5、继续种责任田,不需给集体交多少钱,划得来的占1.70%
;6、农业收进仍然是农中主要收进来源的占9.90%;7、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无论如何也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不能放弃的占23.80%。
上述结果表明,从微观角度看,农业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具有相当大的公道性。
从转移行业上看,农业劳动力主要转进农村产业部分,非产业部分就业所占比重偏低,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