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题目的思路与对策(6)
2017-09-18 01:58
导读:农劳动力素质严重下降。由于在兼业经营条件下的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营特点,手工 劳动和畜力耕作方式将长期存在,农业收进在全部家庭收进中
农劳动力素质严重下降。由于在兼业经营条件下的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营特点,手工
劳动和畜力耕作方式将长期存在,农业收进在全部家庭收进中处于越来越微不足道的状况。
这种状况使转移农民中的轻农观念越来越重。我国农村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的状况十分严重
。这种状况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决不能靠把农民禁锢在土地上
的方式来实现。一些农业大省,农民外流已成为奔小康的一着重棋。如四川每年外出民工寄
回的人民币达60多亿,安徽70多亿,再加上湖南、广西、江西、湖北,估计有280亿。实践
表明:农民活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资金向流出地的回流会极
大地有利于农村面貌的改观。一个真理是:农民减得越少,农民的收进增加得越多。增加农
民的收进有两条:一是靠进步农产品的价格,二是靠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现在靠价格进步
来增加农民收进的潜力有限,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步不能靠把农民限制在有限的土地上打
“人海战术”,关键是要通过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来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这里的结论是:只
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发达国家用不到10%的农业人口养活90%以上的非农业人口的事
实告诉我们:中国农业的发展呼唤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加速农业规模经济和农业人均产出的提
高。
〖cd2〗让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城镇化道路,中国国力能承受吧?应该承认,让素质
较低且数目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涌进产业水平较高和文明程度较高的为数甚少的大城市是
极不现实的。此外,假如按照计划体制下的由国家一手包揽的城镇化模式来引导农民进城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是不可能的 。我们主张的农村城镇化在于:要引导现有的乡镇产业向农村地区的小城市、
县城及建制适当集中,走农民自己建城的道路,即主要通过据点发展式城镇化,培植新的城
市生长点,用多元化城镇投资体制来引导农民在产业化和居住地方面的适当集中。90年代实
施这种劳动力转移方式现实性是极强的。
〖cd2〗“民工潮”已超过警戒线,国家能不能堵住这股“洪流”?“民工潮”是市场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政府应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但对“民工潮”只能“导”不能“堵”。这是因
为: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堵”“民工潮”的措施都是不能奏效的。第二,“堵
”“民工潮”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不利于竞争有序的劳动力 市场的形成,不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应该看到,目前“民工潮”的表现出来的题目都是制度创新跟不上劳动力活动
的需要和有关治理滞后造成的。随着改革的深进发展和有关制度的完善,“民工潮”的利会
越来越大,弊会越来越小。〓〓〓〓〓〓(本文责任编辑:冯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