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题目的宏观剖析(2)
2017-09-20 04:10
导读:〖jz〗二、世纪之交的挑战:总量题目还是结构性题目 假如说从近几年我国粮食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来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态势,粮食供 需失衡
〖jz〗二、世纪之交的挑战:总量题目还是结构性题目
假如说从近几年我国粮食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来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态势,粮食供
需失衡主要是结构性题目,也存在结构不平衡的题目。
(一)我国粮食供需的总量短缺。尽管在80年代初及90年代伊始两次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卖难,
但是这种粮食过剩是在以温饱需求为长的粮食消费需求格式下出现的。由于仓储、运输条件
跟不上,加上市场发育程度低造成的相对过剩。从未来粮食需求和供给的总体趋势分析,我
国粮食总供给少于总需求的压力将趋于强化。国家统计局、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联合
国经合组织等单位猜测,我国粮食到本世纪末的需求量约在5-6亿吨之间。按照人均400公斤
消费量、13亿人口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5.2亿吨。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计算,则
需要6.5亿吨。而按照农业发展规划,我国的粮食生产即使经过努力到本世纪末达第二个台
阶,即5亿吨的水平,那么,届时在第一种需求格式即我国粮食消费构成不发生重大变化的
情况下,将出现2000万吨的缺口,而在粮食间接消费比重有较大幅度进步的需求格式下,将
出现1.5亿吨的缺口。
(二)需求层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增人口、城市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的刚性以
及随着产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三方面的推动。我国每年新增加人口
近1600万左右,仅此每年需要增加225万吨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一方面由
于消费需求的刚性,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的情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将保持较高的粮食间接消费水平的需求;另一方面,90年代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向1000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美元上升的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是食品结构转换较快的时期,其特点即动物性食
品的消费需求由低速增长变为迅速增长。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食需求增长主要来自
农村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所致消费结构的变化。即便考虑到2000年通过粮食相对价格的调
整、中心增加对粮食生产的基础性投进和粮食进出口等从现在起均匀每年增产粮食500万吨
以上,从而实现十年规划的既定目标,但是,5亿吨的目标是在这样一个假设条件上提出来
的,即我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构成在城乡人口比例不发生大的变化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国
总体上仍处于人均400公斤满足温饱需求的水平。一般而言,一个国家人均年粮食消费量在2
50-400公斤时处于温饱阶段,人均年粮食消费量在400-600公斤时才进进粮食消费的小康水
平,而我国人均占有粮食水平最高的时期是1984年的396公斤。事实上,产业化、乡村城市
化已成为和农村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农村剩余农业劳力的加速转移和农民身份变迁,以及城
市活动人口的扩大,将大幅度失往粮食间接消费水平的上升,从而对粮食总供给产生巨大的
压力。
(三)供给层面。增加粮食总供给的制约道德来自供给能力进步。有关研究和我国近年来通过
相关政策的调整所达到的粮食供给水平表明,我国既有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可以达到第二
个台阶的,但是,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未来变动趋势的担忧有足够的理由。近年来,
粮食生产的发展由于粮田被占用、水利设施失修、农田浇灌面积趋于下降、粮食生产受到水
资源短缺制约等诸多因素而出现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题目。农业投进特别是中低产田改造和
新垦荒地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动投进,必要的基础性投进的增加还得不到制度保证。另一方面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主要粮食品种进步单产的可能性受生物极限和化肥等现代生产要素投进报酬递减趋势的制
约。
不利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另一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及市场化进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