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的二重化权力空间与权力的空间控制技术—(5)
2015-03-04 01:09
导读:为了保证选票总数过全体选民的2/3,确保选举有效,对没来投票点投票的村民,乡里雇了三轮车,带上刚才还未计票的票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流动投票。
为了保证选票总数过全体选民的2/3,确保选举有效,对没来投票点投票的村民,乡里雇了三轮车,带上刚才还未计票的票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流动投票。两派代表踊跃跟上。投票中,村民不愿被看到,但这时的流动投票已进一步取消了投票的秘密性。众目睽睽之下,是在方名字下划圈,还是另写别人,应是不难被看出的。但对这一点,两派的策略仍是尽量加强自己对投票人的监视和诱导,并限制对方的同类行为。
第一选区计票结果为方205票、杜150票。有另选杜但未在名字下划圈的选票,依选票上印的规定被算为废票,共22张。这在两派村民中引起争论,“倒方”派认为不公平。
第二选区:权力的空间置换与反置换
乔副乡长和苗负责东庄的选举,杜平商店前(距村委会50米左右)是投票点。左等右等,现场到的选民也只有一二十人。投票开始由王云拿票箱,监票的是杨军、任华。王云是倒方派,后两人则分别是保方的积极分子。现场投完票是下午二点钟,随后开始流动投票。
东庄的流动投票用的是摩托车,苗也由人用摩托车带着,赶在带票箱的摩托车前面。王山、杨军、任华等人步行跟着。队伍共有一二十人。由于苗为支书,他随着票箱甚至领先于票箱的到来,给那些想投杜的村民以相当大的压力。这里流动投票的本质应从空间性质的转换来看。在设有秘密划票间的选举会场和规范的流动投票场所,个人的投票行为是在公共权力空间存在的。虽然投票时是一个人,但投票者可以感到法律对其投票行为的保护。而在上述投票空间中,村民被“带到”一个道德资本和文化资本占主导的权力对比关系中:苗与村民之间的同村关系(血缘与地缘),使村民必须考虑熟人中的面子、人情。而苗凭借二十多年在村级组织中任职积累起的庇护者或威慑者的能量,此时也得到了最集中和最有效的运用,想投杜的大多不想当着他的面选杜,以免被穿小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王山看到这种情景明显不利于杜当选,就上前与乔争论,要求停止流动投票,乔未作理睬。王又带十余人回到西庄找胡辩论,胡答“就这么选”。第一选区投票拥护方的刘宽[9]等四五个人,在村委会院外与王山辩论。刘说:“你是一队人,这里没你说话的地方。”[10]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空间被空间中人作着对己有利的划分。王山等人见这里不是自己说话的地方,只好返回西庄。
东庄计票结果方119票,杜26票。废票有76张,多为选杜但未在名字下划圈者。“倒方”派大哗,因乔并未详细解释填票。
第三选区:边缘村的“中心化”
羊滩人口在三个自然村中最多,距东、西庄五华里,地理上属毛村的边缘地带。而且,由于村委会、教堂、学校、水塔等公共设施都在东、西庄,毛村的、、宗教、文化生活也集中在东、西庄,羊滩人在毛村的公共事务中力最小,参与的也最少,在各种“全村级”的权力关系空间中处于边缘地位。明显标志这一点的是,分地后羊滩一直未有人当过村委会主任和支书。故这一选区,乡干部派的只是平常并不强悍的刘副乡长(女)。在选前动员中,羊滩的精英们也分化明显,以现任小组长卜忠为首的一批人支持方,但圣教会的张国、史堂等人则主张倒方。普通的村民则没有过多卷入。方在西庄已做了布置,东庄又有苗替自己撑腰,选举一开始自己就亲自到了羊滩。而倒方派看到东西庄选举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且无法更改,就在选举日的后半程将争夺的重点放在了羊滩。在选举日的下午,羊滩这一边缘村经历了一次“中心化”过程。
刘副乡长到羊滩时,到投票点刘家商店的只有二、三十个村民。既然人到的少,刘乡长决定一开始就搞流动投票,主要是乡村干部跟着票箱。一倒方派村民上前阻止不让再搞流动投票,并把票箱扯烂。刘回村委会大院请乡长胡定夺。流动投票违不违法再一次成为焦点。不长时间,胡和刘返回。同来的还有东庄的倒方派王山、王云、刘亮等人。羊滩的选举双方已决计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