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方式和途径(9)
2015-06-13 01:21
导读:第四部分、规模化与经营管理 事务所规模扩大以后,由于机构较多,管理层次增加,易出现信息障碍和激励障碍等大企业病,因此对大事务所来说,提高
第四部分、规模化与经营管理
事务所规模扩大以后,由于机构较多,管理层次增加,易出现信息障碍和激励障碍等大企业病,因此对大事务所来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经营管理要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规模经济的规律,将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应用于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经营管理。
一、制定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事关事务所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科学的经营战略,是指从事务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正确把握客观环境对事务所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从中选取可利用的条件,并据此制定出一个富有远见、切实可行的推动事务所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中,事务所制定经营战略应考虑以下要素:
(一)以市场为依托
市场是事务所生存的根本,企业是事务所的“衣食饭碗”。以市场为依托进行战略定位,才能使事务所的战略目标跟得上市场状况,从而使市场战略具有可行性和贴近市场性,并使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增加。
(二)紧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脉搏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多达2500余户,仅北京今年要进行改制的企业集团就有1100家,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后,第一批108家近2000亿元债转股企业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服务,不仅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国际会计公司尚未大规模进驻的市场。因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无疑是大事务所市场定位的一个主导方向,尤其要瞄准那些具有“四跨”性质的巨型企业集团。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正在蓬勃发展中民营企业,如联想、方正集团等。企业发展我壮大,客户的牌与事务所的品牌密不可分。只有手里有一批响当当的大企业,大事务所的“档次”才能上得去。
(三)拓宽经营边界,形成执业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事务所的服务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计、代理记帐、税务服务等,而逐步延深到上市公司策划、公司改制、合同谈判、兼并收购、电子商务、财务顾问、公司文秘等各个商务领域,为此,国际“五大”的业务重心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转移,目前其审计收入已下降到50%左右,甚至把触角伸到了律师行业。而国内事务所目前仍忙于审计、验资,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经营多角化应是大事务所市场定位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其为改善国内市场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并发挥示范效应的重要体现。与小事务所不同,由于受目前产品结构单一、审计风险、业务季节性的影响,大事务所一旦不能均衡、满负荷运营,将很难负担起庞大的运营成本,并使人才流失的机会大大增加。
大事务所开展多角化经营,并不是四面出局,搞大而全。如果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产品结构上分配过散,同时在某一领域又碰到强硬的对手,必然会削弱其整体竞争实力。因此多角化经营一是要形成执业特色,与主要竞争对手在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形成专门化分工;二是要调整知识结构,吸引和培养不同领域的专家型人才,改变只引进财会人员的单一渠道。因为经营的多角化最终还要取决于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
二、完善组织结构
管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权力等级和专业化任务的分工。大事务所有着诸多部门和职工,要科学地组织他们去实现事务所的共同目标,首先必须建立一套严谨的组织结构,使他们做好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从事各项经营活动。以下根据事务所的规模化实现的途径和特点,提出相应的组织结构的形式设想:
(一)吸收合并式的组织结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由于大事务所与被合并进来的中小事务所实力差距较大,因此合并对大事务所的已有的组织框架冲击较小,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在一个法人的前提下,从实际上操作上看,吸收合并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被合并方的人员全部打散,根据需要充分到合并方的不同机构;二是从业务分布或稳定性以及发挥已有优势的角度考虑,将被合并的小事务所转为分所,在保证能够实现整体经营目标的前提下,保持原有人员的相对稳定,但合并方要委派关键职位上的管理人员,对分所的执业标准进行把关(业务报告签字)和“技术改造”,并对人事、财务各由合并方统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监控。吸收合并式的事务所因为管理层次较窄,并结合分所的设置特点,宜适用集权型的直线型组织结构(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