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会计角色演变
2017-09-08 05:55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制度变迁与会计角色演变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拟在制度
【摘要】本文拟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考察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我国会计角色的历史定位及其转变。认为我国会计体系的演进与,既取决于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技术上的进步,还取决于会计体系与其据以运行的微观基础及文化道德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匹配。我国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会计角色定位与微观二元体制结构之间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同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规则所内涵的市场理性要求与处于转型改制过程中的传统的非市场理性行为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因此,在我国制度变迁中,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有必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会计在市场中的作用,在市场主体的互动中寻求对会计规则理解的一致性。
【关键饲】制度变迁 经济理性 会计角色演变
一、制度变迁与会计角色的历史定位
1985年,欧美的会计学者在一项比较国际会计中,尝试对各国会计体系进行分类(诺比斯,帕克,1991)。他们认为,不论是按制度、经济制度抑或制度分类,都存在着某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虽然各国会计体系“都奠定在一些共同的会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但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制“是该国经济、
政治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产物,这些环境因素决定了会计体系的性质”。因此,会计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在经济变迁中,会计角色也随之演化,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各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趋势,对会计角色的认知亦将趋于一致。
(一)利润计量:由市场理性目标的公度化所决定的会计角色。会计角色是指会计体系在一个特定经济系统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某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会计职能,决定了会计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履行相关的社会经济责任。会计角色或者职能的体现(发挥)只能通过对交易事项的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实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会计所以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的社会“角色”,是由市场理性目标的公度化要求所决定的。通过“会计”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和目的(利润或者财富的最大化)充分联系起来,使得从数字上考量经济理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成为可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经济理性是基于自利原则的行为取向,它有自己的特定,并且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理性表现为对得失和盈亏的正确。约翰·穆勒把理性看作是对更多财富的冷静追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把理性定义为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到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的观点被引入经济理性的定义中,理性被解释为在完全预期的假设下,经济人的目标一致性和手段与目标的相适应性。
在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由于经济活动(市场活动和家务活动)目标的多重性和非可逆性,导致手段和目标的不一致,理性行为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市场活动与家务活动完全分离,经济理性和利润最大化的实施才开始无例外地统治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是使经济活动从传统和习惯过渡到理性的转折点。奥斯卡·兰格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理性行为的普遍化,导致理性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的可测量性和有公度性(metrizability),利润成为资本主义企业活动的一致的、可以测量的目标。“复式簿记的发明,使企业活动的一切元素连同结果的全部计算成为可能”(兰格,1987)。
由于会计计量是“一个企业的活动中充分发展的理性的表示”,一些学者甚至把会计与经济理性等同看待,引发了对会计的角色崇拜:“会计核算高于所有的和,没有会计核算,世界就不可驾驭,人们就不能相互理解”。“会计是一门慰抚心灵,保护财富和通向幸福的科学”(索科洛夫,1990)。20世纪20年代,德国新
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W·桑巴特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把会计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等同于科学史上万有引力、血液循环和能量守恒对科学的作用。他写道:“没有复式簿记,人们简直不能想象会有资本主义”。另一位德国经济学家W·尤肯认为,德意志的汉萨城邦之所以在16世纪错过了经济发展的良机,是因为没有采用复式簿记,而奥格斯堡商人则在采用了复式簿记的同时迎来了经济的繁荣。然而更多的学者反对这种夸大会计作用的观点(布罗代尔,1979;海渥,1976;兰格,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