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学毕业论文(7)

2014-05-18 01:10
导读:载《南国早报》2006年10月20日第4版。 {3}参见茆琛、刘琳蕤:《空中杀手如何惩罚?》,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rn/focus/2009-03/16/con-tent_10998545.htm,访
载《南国早报》2006年10月20日第4版。
  {3}参见茆琛、刘琳蕤:《空中杀手如何“惩罚”?》,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rn/focus/2009-03/16/con-tent_10998545.htm,访问日期为2010年2月20日。
  {4}[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1页。
  {5}Paternalism也可依字面含义直译为“家长主义”。考虑在中国语境下,“父亲”一词特有的权威、强制意蕴,本文将之意译为“父爱主义”。
  {6}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See John Kleinig, Paternalism, New Jersey: Rowman&Allanheld, 1983,pp. 8-14.
  {8}See David L. Shapiro, Courts, Legislatures, and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 74, 1988,p.528.
  {9}See Anthony T. Kronman, Paternalism and the Law of Contracts, Yale Law Journal, Vol. 92, 1983,p.763.
  {10}Eval Zamir, The Efficiency of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84, 1998,p.236.
  {11}  Cass R. Sunstein and Richard H. Thaler,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1s Not an Oxymor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70 , 2003,p.1165.
  {12}  Gerald Dworkin, Paternalism, in Morality and the Law, Richard Wasserstrom 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Ltd., 1971,pp.108-113.
  {13}孙笑侠、郭春镇:《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4}  David L. Shapiro, Courts, Legislatures, and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74, 1988,p.520.
  {15}  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 reprinted in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John Gray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 166.
  {16} David L. Shapiro, Courts, Legislatures, and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74, 1988, p. 525.
  {17}[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3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8}  T. M. Wilkinson, Dworkin on Paternalism and Well-Being,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16, 1996, p.437
  {19}  Eyal Zamir, The Efficiency of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84, 1998, p.239.
  {20}参见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载北京大学法学院《北大法律评论》编委会编:《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1}  T. M. Wilkinson, Dworkin on Paternalism and Well-Being,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16, 1996, p.434.
  {22}  Joel Feinberg, 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Hann to Sel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23.
  {23}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5、1166页。
  {24}  See John. D. Hodson, The Principle of Paternalism,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14,1977,pp.61,62.
  {25}  Eyal Zamir, The Efficiency of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84, 1998,p. 230.
  {26}  See Kennedy, Distributive and Paternalist Motives in Contract and Tort Law,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mpulsoryTerms and Unequal Bargaining Power, Maryland Law Review, Vol.41,1982, pp.590-595, 624-638.
  {27}  Eyal Zamir, The Efficiency of Paternalism, Virginia Law Review, Vol. 84, 1998,p. 230.
  {28}参见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载北京大学法学院《北大法律评论》编委会编:《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9}[法]皮埃尔·布迪厄:《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30}  H. L. A. Hart, Law, Liberty, and Mor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 32.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3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
  {33}参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3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35}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3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0页。
  {37}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3页。
  {38}[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8 -90页。
  {39}  See 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 reprinted in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John Gray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pp. 62-82.
  {4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41}[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5页。
  {42}[美]克里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74页。
  {43}[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44}[美]亨利·马瑟:《合同法与道德》,戴孟勇、贾林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5}[美]理查德·A.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刘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46}[美]罗伯特·考特等:《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0页。
  {4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19页。
  {48}[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侵权法的经济结构》,王强、杨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49}程啸:《侵权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页。
  {50}杨立新等:《侵权法三人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上一篇: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