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八、结束语
在我国,私人地位长期处于“国”和“家”的过度约束中,私人权利长期受到公权力的禁锢。在这种公权力主导私法结构中,私法带有义务本位或社会本位的色彩,公权力决定了私人权利的有无,也决定了私人权利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公权力法制化的发展,[3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私法地位日渐提升,私人地位和权利正在从公权力中释放出来。
在当今社会,团体已成为社会成员保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团体法已成为现代私法的重要内容。孕育于私法自治的结社自由,是团体或团体法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团体法承认、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自由和权利,它强调团体成员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而不是容忍公权力扩张或随意介入私法关系。团体和团体法正在改变私法关于私人和私法权利的传统认识,正在成为近代私法向现代私法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私法必须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团体和团体法现象,努力实现私法体系的自我完善。
注释: 大学排名
[1]乐启良:《法国大革命与结社自由的遗产》,载《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2]方流芳:《近代民法的个人权利本位思想及其文化背景》,载《法学家》1988年第5期。
[3]应该感谢朱岩副教授和朱虎博士,正是基于与他们的数次讨论,笔者最终选定了个人自由主义和团体自由主义的表述。
[4][德]蒂堡、萨维尼:《论统一民法对德意志的必要性》,朱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5]〔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13页。
[6]Otto von Gierke (1841-1921),德国著名私法学家,也译为祁克。
[7]何勤华:《近代德国私法学家祁克述评》,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6期。
[8]〔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97页。
[9]王泽鉴:《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10]胡玉鸿:《结社自由与人的联合》,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校报》2007年第4期。
[11]同注[7]。
[12]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2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