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力为例:法学家的研究方法、贡献与争议(8)
2015-08-06 01:03
导读:* 田成有,男,1965年生, 云南大学 法学院教授,硕导。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1] 现我看到的有限文章有:强世功《暗夜的穿行者----对及其本土资源
* 田成有,男,1965年生,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导。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1] 现我看到的有限文章有:强世功《暗夜的穿行者----对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载《学术思想评论》
辽宁大学出版社,第3卷;劳东燕:《也谈本土资源与法律多元——对本土资源论的一些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杨昂:《对一个“坐而论道”者的质疑——也驳法治的本土资源说》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徐忠明:《解读本土资源与法治建设——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马作武:《中国古代“法治”质论——兼驳法治的本土资源说》,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陈绪刚:《“本土资源”与反普适论》载《北大生学刊》
[2] 据我看,苏力先生属于高产、高质量的作家,基本上每月能在有的法学刊物上看到他的大作,且都能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这与那些“混”到一个职称和头衔的假学者相比,这是很值得人和佩服的。
[3] 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苏力:《关于“本土资源”的几点说明》,载于《北大
研究生学刊》,1997年第3期。实在苏力先生早已表明“本土资源”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必须固守的“核心概念”,它 “不具有什么特别的、重大的、内在的,固有的、不可分割的、恒定的、本质的或其他任何能想象出来的形容词的联系”。而只是当初为了表述方便而使用的语词
[5] 由于贡献一词,已被我们革命化、化而用滥了,在有些情况下已多少带些贬义和言不由衷的意味。 [6]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8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7]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4页
[8] 参见苏力:《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载《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政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9] 参见苏力《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载《阅读秩序》山东出版社,99年版第174页
[10] 参见苏力《阅读中国市场中的秩序》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2页
[11] 参见苏力《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76
12] 参见苏力《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69页
[13] 参见苏力《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0页
[14] 参见苏力《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1页
[15] 苏力先生“有限理性”的观点表明二点:一、理性是有限的,有有限的作用,而不是全能的;二、理性的有限性说明了经验实证主义具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实在同时肯定了这两种研究径路的价值。
[16] 参见苏力《礼失而求诸野》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13页
[17] 参见苏力《法学的鉴戒与》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64页
[18] 参见苏力《法治三题》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31页
[19] 苏力著《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002页
[20] 参见苏力《礼失而求诸野》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112页
[21] 参见苏力《法治三题》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99年版第28页
[22] 参见苏力:《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载《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政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3] 参见王铭铭《文化格式与人的表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24] 参见赵汀阳《我们和你们》载《现代性与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版。
[25] 苏力《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载《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6年版第2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