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提要:本文依托于新出郭店竹简与上海博物馆藏(3)

2013-10-03 01:10
导读:“质实”运用在性情思想之中,就会基于“青”的本义(青为生质,此“质”为材质、填充料),对人性之“情”进行准确的概括,就出现了“情实”义。

“质实”运用在性情思想之中,就会基于“青”的本义(青为生质,此“质”为材质、填充料),对人性之“情”进行准确的概括,就出现了“情实”义。“质实”往往指事物,而“情实”往往是针对性情、人品、德性而言:

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管子·七法》)

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管子·形势解》)

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管子·形势解》)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礼记·祭义》)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庄子·应帝王》)

于是,由质实、情实,引申出“情理”就顺理成章了:

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礼记·杂记》)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礼记·三年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令国子以情断狱。(《管子·匡君大匡》)

国之所以乱者,废事情而任非誉也。(《管子·明法解》)

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庄子·在宥》)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传世经典文献中,“情”字多用作质实、情实、情理,但是,它的本义来自“生”,它天生地具有显明、显示的品质,因此,情感的因素始终是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义项。尤其不可忽略的是,古人的生活简单、质朴,性情淳厚、耿介、忠诚、真实,极少人为的虚假与做作。因此,古人认为,情,只需要用“青”字来表达。从心从青的“情”字,是经过了人的“心”过滤、思考过的并非本原的东西。《荀子·正名》说得最为透彻:“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道出了“情”字、变迁过程中的某些秘密。所以,可能在郭店楚简抄写的以前的某个时期,的古人只用“青”字,而不用“情”字。可能在他们看来,这个“青”字,才是最纯真的情感显现:

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庄子·则阳》)

颜渊之丧,既祥,颜路馈祥肉于孔子,孔子自出而受之,入,弹琴以散情,而后乃食之。(《孔子家语·曲礼》)

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列子·杨朱》)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礼记·大学》)

此营于物而失其情者也,愉于淫乐而忘后患者也;故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菑。(《管子·七主七臣》)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別也。(《韩非子·解老》)

虽然这里的“情”(青),都是指与“性”相对之“性情”的“情”,为情感义,但是,它与质实之情、情实之情有相通之处,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真诚,唯其如此,原始、真实、质朴、诚信就成了它主要的内涵。所以,“青”只是表明了一个抽象的、超越于具体感情的表现形式之上的概念。如此一来,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情”(青)就往往与具体的情感(喜、怒、哀、乐、惧、忧等)相对而言,具有抽象的性质:

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管子·八观》)

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大戴礼记·哀公问》)

民夺之则怒,与之则喜,民情固然。(《管子·轻重乙》)

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隐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

第一、二例,情与好、恶对;第三例,情统怒、喜;第四例,情统发形于外的“五气”(《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性自命出》又将喜、怒、哀、悲定为“气”);第五例,一语破的,情统一切具体的情感现象,这说明“情”,作为一个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语丛·二》中有一段关于性情的语录,值得我们注意。整理者根据文意,作了如下的编排:

情生于性,礼生于情,严生于礼,敬生于严,望生于敬,耻生于望,悡生于耻,廉生于悡。(第1—4简)

爱生于性,亲生于爱,忠生于亲。(第8-9简)

欲生于性,虑生于欲,倍生于虑,争生于倍,党生于争。(第10-12简)

智生于性,卯生于智,悦生于卯,好生于悦,从生于好。(第20-22简)

慈生于性,易生于慈,肆生于易,容生于肆。(第23-24简)

恶生于性,怒生于恶,胜生于怒,惎生于胜,贼生于惎。(第25-27简)

喜生于性,乐生于喜,悲生于乐。(第28-29简)

愠生于性,忧生于愠,哀生于忧。(第30-31简)

惧生于性,监生于惧,望生于监。(第32-33简)

强生于性,立生于强,断生于立。(第34-35简)

弱生于性,疑生于弱,北生于疑。(第36-37简)

从整个文本来看,这是一篇论述“情”的文字。笔者认为这个编排的顺序是符合其中由“性”而“情”等各种具体情感的思想理路的。周凤五先生的《郭店竹简〈语丛二〉重编新释》(达园会议所赠之打印稿)一文没有改变这种顺序,说明周先生也是认同这种编排的。李零先生《郭店楚简校读记》虽然对此有细微改变,但是基本上遵循了上面的顺序,特别是以情领冠其他情绪的框架,完全未动。[14] 情,明显与“爱、欲、智、慈、恶、喜、愠、惧、强、弱”是并行的,都是直接生于“性”者。这里的“情”一方面是一个高于其他情感因素,与“性”的关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不是“爱、欲、智、慈、恶、喜、愠、惧、强、弱”的总代表,然而它是一个抽象的,表示情感的总概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三、先秦诸子关于情感的诸多思考

从知、情、意的逻辑结构来讲,情感具有双重性。它对意志的贯彻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有的时候却又起着消极的作用。这是现当代心著作常常讨论的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先秦时期的学者们曾经也对这个进行过深入的。从先秦时期一些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窥测到先哲们对这一问题曾经有过长时间的思考:

上一篇:——兼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世界学说 ;;;【提要 下一篇:“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