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一、导言 韩国史,以1945年为分歧点,可分为前半(8)

2013-10-17 01:15
导读:金平默:《重庵先生文集》。汉城:钟宇社(影印本),1975年。 《重庵先生别集》。汉城:钟宇社(影印本),1976年。 奇定镇:《芦沙先生文集》。汉

金平默:《重庵先生文集》。汉城:钟宇社(影印本),1975年。

《重庵先生别集》。汉城:钟宇社(影印本),1976年。

奇定镇:《芦沙先生文集》。汉城:景仁文化社(影印本),1988年。

奇宇万:《松沙先生文集》。汉城:景仁文化社(影印本),1989年。

柳麟锡:《毅庵集》。汉城:景仁文化社(影印本),1973年。

柳重教:《省斋集》。汉城:曹龙承影印本,1974年。

郭钟锡:《俯宇集》。汉城:俯宇集刊行所,1925年。

崔益铉:《勉庵集》。汉城:景仁文化社(影印本),1976年。

单行本:

玄相允:《朝鲜儒学史》。汉城:玄音社,1986年。

池教宪、宋锡准、金京一:《韩国思想家 ——郭钟锡研究》。汉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5年。

池教宪:《韩国 伦理》,第1辑。汉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朴钟鸿:《韩国思想史论考》。汉城:瑞文堂,1977年。

李相殷:《儒教 东洋文化》。汉城:高丽大学校出版部,1975年。

李相益:《韩末节义学派 开化派 思想的特征 研究》(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

琴章泰、高光植:《儒学近百年》。汉城:博英社,1986年。

《续儒学近百年》。汉城:骊江出版社,1989年。

琴章泰:《韩国儒学史 理解》。汉城:民族文化社,1994年。

《韩国近代思想 挑战》。汉城:传统文化研究会,1995年。

慎镛厦:《朴殷植 社会思想研究》。汉城:国立汉城大学校出版部,1974年。

《韩国近代社会思想史研究》。汉城:一志社,1989年。

刘明钟:《韩国 阳明学》。汉城:同和出版社,1983年。

刘准基:《韩国近代儒教改革运动史》。汉城:图书出版三文,1994年。

韩国会编:《韩国哲学史》,下卷。汉城:东明社,1987年。

韩永愚:《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汉城:一潮阁,1994年。

韩国人物儒学史编纂委员会编:《韩国人物儒学史》,卷4。汉城:Hangil社,1996年。

论文类:

尹用男:《华西 李恒老 斥邪卫正论 哲学的解释》:《国学研究》(韩国国学研究所),第2辑,1988年10月。

朴珍泰:《改新儒学系列 外势对应方式——石洲 李相龙 思想 行动 中心》,《国史馆论丛》(汉城:国史编纂委员会),第15辑,1990年9月。

成大庆:《保守儒生 “自靖论” 外势对应样式——艮斋 田愚 思想 行动 中心》,同上。

李相坤:《芦沙 奇正镇 理一分殊观》,《圆佛教思想》(义山圆光大学校圆佛教思想研究院),第10/11号,1987年6月。

李光麟:《旧韩末 新学 旧学 论争》,《东方学志》,第23/24号,1980年。

《旧韩末关西地方儒学者 思想的转回——云庵,诚庵 弟子 中心》,《斗溪李丙焘博士九旬纪念 韩国史论丛》(汉城:知识产业社),1987年9月。

金基承:《韩末儒教知识人思想转换 论理——石洲李相龙境遇》,《民族文化》(汉城:汉城大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第4辑,1989年2月。

李相一:《云养 金允植政治思想研究》,《泰东古典研究》(春川:翰林大学校附设泰东古典研究所),第6辑,1990年2月。

宋栽邵:《中山朴章铉研究试论》,《国史馆论丛》(汉城:国史编纂委员会),第37辑,1992年10月。

金永哲:《近代伦理思想》,《韩国伦理思想史》。汉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7年5月。

金基承:《白岩朴殷植思想的变迁过程——大同思想中心》,《历史学报》(韩国历史学会发行),第114号,1987年6月。

南富熙:《3.1运动儒教界性格》,《庆大史论》,第3号,1987年。

郭信焕:《华西李恒老》,《论文集》(汉城:崇实大学校),第16辑(人文篇),1986年12月。

琴章泰:《韩末——日帝下韩国性派思想系谱文献研究》《哲学思想诸问题3》。汉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5年3月。

《近代儒教改革思想类型思想史的展开》,《国史馆论丛》,第2辑,1989年10月。

赵东杰:《安东儒者渡满洲经纬独立运动上性向》,《大丘史学》(大丘史学会),第15/16辑,1978年。

郑奎薰:《日帝期韩国儒学改革动向》,《精神文化研究》(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第25号,1985年5月。

刘准基:《朴殷植生涯 学问——儒教改革运动中心》,《汕耘史学》,(韩国汕耘学术文化财团),第2辑,1988年4月。

《康有为思想对韩国儒教改革的影响——以孔子教为中心》。《韩国学报》(台北:中华民国韩国研究学会),第9期,1990年6月。

权正颜、梁在悦、池教宪:《壶山朴山镐研究》,《韩国思想家》(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3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唯我论和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试图消解的两个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