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5)

2014-01-16 01:20
导读:6薄兜乱庵疽馐缎翁》失佚稿的发现和发表 1962年,文献专家西·班纳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整理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属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

  6薄兜乱庵疽馐缎翁》失佚稿的发现和发表

  1962年,文献专家西·班纳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整理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属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3页手稿,上面有马克思所编的页码1、2、29,这是《费尔巴哈》那一章中的失佚稿,遂将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几处补充文字》为题发表(《国际社会史评论》1962年第7卷第1分册)。

  至此,已知涉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所有遗稿全部发表出来了。当然,对于其中的《费尔巴哈》一章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编排方案,这正是要在下面着重介绍的内容。

  四、《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
  从1932年之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多了起来。不同版本之间在一般章节上的差别不是很大,唯独在第一卷的第一章《费尔巴哈》的编辑中,不同版本之间多有差异,不同方式的编排形成了对马克思的思想逻辑和体系结构产生不同理解。

  一般而言,进行编排主要的依据是手稿的页码顺序和思想的逻辑顺序。前者经过文献专家的辨认和考证,现在可以说是大致清楚,但还不是彻底弄清楚了,因为在同一手稿中,有的编了页码,有的则没有编码,不同编者的页码又不完全一致,而且不同手稿之间页码也不连续;对后者则争议非常大。

  除《序言》外,《费尔巴哈》章由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有五份手稿。第一、二、三手稿是全章的未誊清稿,第四、五两个手稿是两个誊清稿,即通常所说的“第一誊清稿”和“第二誊清稿”。就《费尔巴哈》一章的手稿留存情况来看,至少有三种笔迹的编码,即恩格斯、马克思和伯恩斯坦的编码,有几张没有编码。恩格斯的编码,被马克思在校订手稿时划掉了。这五个手稿的编码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手稿,恩格斯的编码是第6—11页,马克思的编码是第1—29页(其中缺3—7页),恩格斯的1页相当于马克思的4页。

  第二手稿,恩格斯的编码是第20、21页,马克思的编码是第30—35页。

  第三手稿,恩格斯的编码是第84—92页,马克思的编码是第40—72页(其中缺36—39页)。

  第四手稿,即“第一誊清稿”,共5页,这个手稿的第1、2页的文字和第二誊清稿的相应部分相同(只有个别不重要的词不同)。

  第五手稿,即“第二誊清稿”,共16页,恩格斯的编码第1-5页。

  伯恩施坦的编码未区分原始手稿和誊清稿,是整合在一起统一作编码的,即从第1—116页。后来证明,其中的第15—40页是错编进去的,把这一部分去掉,这就是第1—14页和第41—116页,共89页。这其中还有一些删掉的页码和应归入《圣麦克斯》一章中的页码。

  由于遗稿的流传情况复杂,所以,目前形成这一章至少已经有不同的七种版本:

  梁赞诺夫版(Marx-Engels-Archiv.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В.Адораского,Bd.1, 1926)

  梁赞诺夫最先对《费尔巴哈》一章的两类手稿,即原始手稿和已经着手抄写的誊清稿作了区分。根据这种区分,页码为1—4的几张手稿(在手稿描述中第1页手稿始终被视为1张),属于已经着手抄写的誊清稿。他采取的是将已经收集到的手稿如实排印的方式,按照伯恩施坦编的号码进行排印,把伯恩施坦错编进去的部分去掉,一些删掉的页码和应归入《圣麦克斯》章的页码也都未排印在内。梁赞诺夫保留了恩格斯加的标题《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他特别标明:“这个标题是恩格斯用铅笔写在基本手稿的最后一页上的。”[15](P233),手稿中删掉的一些字句及其标题《1币话阋馐缎翁,特别是德国哲学》等保留在正文中,用小字号表示,并用符号〈〉括起来。此外,梁赞诺夫还把《序言》编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手稿中,并首次发表出来。

  梁赞诺夫版编排基本上是与马克思的编码一致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版本最有意义的价值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此重要的一章从不被重视到公开发表,这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其次,该章的发表也驳斥了当时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费尔巴哈主义者的错误看法。当然,这个版本存在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如对原文的辨认和译文都有意思上的错误,因为那时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及其结构,还未能展开充分的研究。

  阿多拉茨基版(Karl Marx\Fridrich Engels historisch-kritische Gesamtausgabe,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В.Адораского, Bd.5, 1932)

  1932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这一研究机构名称的具体演变过程是:1921年1月成立俄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1924年5月成立列宁研究院,1931年11月两个机构合并为统一的俄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1956年改名为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用原文出版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个完整的版本,载于MEGA1第一部分第五卷,它由维列尔准备,阿多拉茨基编辑的,通常被称为“阿多拉茨基版”。该版刊布前,阿多拉茨基等人对手稿进行了仔细的辨认和审核,因而可以说原文是极为准确的。但是这个版本关于《费尔巴哈》一章没有按照“历史考证版”的通常要求进行编排。与梁赞诺夫版不同的是,它把原文按照编者的理解人为地分成三部分,并冠以新的标题,内容如下: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A.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

   [1]历史

   [2]关于意识的生产

   [B]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

   [1]交往和生产力

   [2]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3]自然产生的和由文明创始的生产工具与所有制形式

   [C]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

  其中一和A是作者的原标题。方括号[]中的是编者加的标题和序号,这些标题有的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在手稿旁边书写的词语(按照编者的理解,作者在手稿旁边加的词语,都是这一章的必要提示),有的则是编者根据内容添加的。

  从标题上可看出,编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内容上把《费尔巴哈》一章概括为A.B.C.三个大标题,即意识→意识形态的基础→共产主义,想以这样的概括方法给予手稿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架。

  由于阿多拉茨基版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构《费尔巴哈》一章的结构,所以,对正文的编排除作为开始部分的两个誊清稿外,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编的第1—72页的号码进行,而是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马克思的编码打乱后重新编排的。此外,该版还删去了马克思亲笔作的一个札记,相当于新的单行本的第Ⅳ部分第12节。而这个札记,在梁赞诺夫的版本中实际上已经收录了。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仁 主体人格 君子人格 圣德 内圣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