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译者说明 《康德政治哲学十三讲》译自LECTURES (8)

2014-03-27 01:04
导读:[vi] Kant, On History, ed. Beck, p. 75 (“万物的终结”),附注 and p. 54 (“人类历史起源臆测”)。《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vi] Kant, On History, ed. Beck, p. 75 (“万物的终结”),附注 and p. 54 (“人类历史起源臆测”)。《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86页,59--60页。

  [vii] Ibid., p.25 (“普遍历史观念”,命题九)。《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20页。

  [viii] Ibid., p.59 (“人类历史起源臆测”)。《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67页。

  [ix] Critique of Judgment §83. [可以说是一个规则,阿伦特依靠的是Norman Kemp Smith 翻译的《纯粹理想批判》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3) 以及J. H. Bernard 翻译的《判断力批判》 ( New York: 1951). 在她对这些英译版本的使用中,经常有一些改动,其他一些著作,如果不能专门地归于英译本,可以认为是阿伦特自己的翻译]。《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87138页。页

  [x] On history, ed. Beck. P. 60 (“人类历史起源臆测”)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67页。

  [xi] Ibid., p.54。《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60页。

  [xii] Ibid., pp. 78-79 (“万物的终结”)《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89页。

  [xiii] Immanuel Kant, Observations on the Feeling of the Beautiful and Sublime, trans. Johe T. Goldthwait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0)。《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11。见中译者在译序中对著作题目的说明。第1页。

  [xiv] Letter to Christian Garve, September 21, 1798. See Kant, Philosophical Correspondence 1759-99, ed. and trans. Arnulf Zweig (Chica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 P. 252

  [xv] Letters to Marcus Herz, November 24, 1776, and August 20, 1777. See Philosophical Correspondence 1759-99, ed. Zweig pp.86,89.

  [xvi] See Lewis White Beck, A Commentary o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Chica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p. 6.

  [xvii] Immanuel Kant, “Reflexionen Zur Anthropoplgie,” no. 763 ( italics added). In Kant gesammelte Schriften, Prussian Academy edition, 24 vila, ( Berlin: Reimer & de Gruyter, 1910-66),15:333.

  [xviii] Obervtions on the Feeling of the beautiful and the Sublime, trans. Goldthwait, pp. 48-49。《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11 第4页。

  [xix] A. Baeumler, Kants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Ihre Geschichte und Systematik, vol. 1: Das Irrationalit?tsproblem in der Aestjetik und Logik des 18. Jahrhunderts bis zur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 Halle: Max Niemeyer Verlag, 1923). p.15

  [xx] Immanuel Kant, Logic, trans. R. Hartman and W. Schwarz, Library of Liberal Arts ( Indeanapolis: Bobbs-Merrill, 1974), p. 29.[ Arendt refers to Kant’s Vorlwsungen über die Metaphysik.]

  [xxi] Gottfreid von Leibniz, “Princi;es de ls Nature dt de la Gr?ce, fondés en raison” ( 1714), par. 7.

  [xxii] Critique of Judgment, §67。《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306页。

  [xxiii] Martin Heid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 John Macquarroie and Edward Robinson ( New York and Evanston: Harper & Row, 1962), e.g. , §4.

  [xxiv] See Gerhard Lehmann, Kants Nachlasswek und die Kritid der Urteilskraft ( Berlin,1939), pp. 73-74.

  * 新荷兰为美洲旧地名,即今天的纽约州。此处所说的“别的原始的部落”在康德的著作中是指火地岛人。——译者注

  [xxv] Critique of Judgment, §67. 《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30页。

  [xxvi] Ibid., §76。《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59页。

  [xxvii] Ibid., §77。《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65页。

  [xxviii] Ibid., §78。《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266页。

  [xxix] Ibid., Preface. 《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著 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5 第4页。

  [xxx] Kant, Introduction to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 section 1: “ Of the Relation of the Faculties of the Human Mind to the Moral Laws”. See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Other Works on the Theory of Ethics, trans. Thomas Kingsmill Abbott ( London: Longmans, Green, & Co., 1898). p. 267.

  [xxxi] Ibid.

  [xxxii] On history, ed. Beck. P. 102 (“论永久和平”)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115页。

  [xxxiii] Ibid., p. 106.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118页。

  *《系科之争》是康德在不同时期写成的三篇独立的文章,合为一集。——译者注

  [xxxiv] Ibid. , pp. 151-52, note ( The Strife of the Faculties, Part Ⅱ: “重提这个问题:人类是在不断朝着改善前进吗?”).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160页。

  [xxxv] Ibid., pp. 112-113.(“论永久和平”).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126页。

  [xxxvi] Ibid., pp. 112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 康德著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书馆 1997.11,第125页。

上一篇:本文并不是关于平等的。它是关于均等主义(e 下一篇:论文关键词:解蔽; 自由; 非真理; 迷误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