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怀特海《过程与实在》的因果效力理论(2)

2014-05-23 01:43
导读:物理 必然性。因果 物理 必然性超过了我们人类理性是所能认知的范围。同时,逻辑必然性在休谟看来也只存在于观念的关系中,而与作为物理联系的因果
物理必然性”。因果物理必然性超过了我们人类理性是所能认知的范围。同时,“逻辑必然性”在休谟看来也只存在于观念的关系中,而与作为物理联系的因果没有关系。休谟认为“因果必然性”是由重复主观联想和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信念;我们可称之为“心理必然性”按照休谟的理解,全部关于物理联系的经验知识是在因果关系上形成的,因果关系的主观必然性是经验知识得以扩充的根据。人类理性不能给出任何证据证明我们过去的经验能够扩展到将来,人类对于未来的判断只是由于构想一个结果随其通常而来的习惯所决定的;并且人类理性能够相信我们构想出来的那个结果;这个信念并未把任何新的观念结合到那个概念上;它只是交换了构想的方式,并且造成感觉或情感上的不同。因此,对一切物理事件的信念来自于风俗和习惯。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几乎成为休谟之后所有形而上学家所难以逾越的鸿沟,怀特海也在不断地思考这种理解产生的根源以及其理论缺陷。

      怀特海对休谟的疑惑

  根据休谟,“我们的含有因果关系的行为是由对相联系的诸表象的经验的重复。因此,前的知觉对象的生动呈现应会在行动中或思想中生动地产生趋向相关结果的行为。对该结果的清楚、分明而又胜过一切的知觉是转向其他主观过渡的最突出的理由。”[8]因为根据这一理论,行为(它含有因果关系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就对主观对表象的直接性的反映。怀特海认为休谟“关于因果关系,可谈的一切就是这一主观反映了,它既是开端也是结束。在休谟的理论中,该反应就是对于表象直接性的反应,而不是对任何其他的反应。相应产生的形势也不是别的而是一个直接的表象,或者是对一个直接表象的记忆。”[9]

  在怀特海看来休谟没有正确认识因果关系的来源构成材料。对于怀特海来说,“经验某物”并不必然意味着“意识到某物”。直接清楚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构成知识基础的因果必然性,恰恰不是因果关系本身。由此看来,意识在清楚明确地辨别或区分认识的意义上属于心理状态的顶点,它出现在人类的经验中。在怀特海看来这个问题就是休谟所忽略的,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困难在于,因果关系不在我们的记忆和感官的“直接印象”之中。这一结合方式在任何印象中并未被给予。因此这一观念的整个基础,以及他的妥当性,都将在印象重复中去查出。休谟在论述这点时,似乎忽略了这一难题:在与“印象”发生关系时,“重复”的地位与“因果关系”的地位完全是一样的。

  休谟将对“印象的重复”与“对印象重复之印象”弄混了,休谟在论述这一问题是说:因果关系到底源自何处呢?因果关系来自感官的印象或是反省的印象?休谟提出的印象正是并没有区分出直接来源于客观对象的印象(原初材料)和我们对于这种印象的意识,因为后一种意识也会混杂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我们的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这种功能使我们把源出的世界和派生的世界颠倒了。在因果效力的知觉经验模式,知觉在因果效力的中最明显地展示我们对在当下过去中的我们自身的认识中,怀特海把这种经验描述为“身体共与性”(withness of the body),先前的感受是认为身体在起作用。这是对过去中的世界的一种感受;它又是作为感受;它又是得自感受的感受。我们对属于原因的过去的经验则是朦胧、含糊且不确切的。但是,有辩识力的哲学家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较复杂的知觉类型上———关注意识与反思性的思想。这里我们发现了把休谟所遗留下的问题解决了,把原初要素 (primary elements就是休谟所说的印象)与人类经验中的意识区分开了。

  与休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怀特海认为,休谟及其后继者把时间理解为纯粹的连续(pure succession)这样的确是从时间的显示本性中抽象出来的。时间一致,现在与原来一致。每个最后发生时间包括了前面所有的事件。“关于因果关系,哲学上之所以有一些难题,其中一个理由便是:休谟认为因果联系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来自由诸直接表象组成的先决系列。”[10]怀特海认为休谟对时间的理解切断了对于原因的知识,所以我们把因果关系都理解为经验的形式。经验之外就没有因果关系了。这样就把知觉者和知觉对象看成是彼此的独立的。但是在就因果关系来看,所有的一切都是一致的。知觉者和对象是彼此一致的。没有抽象的静止的彼此独立。“休谟的学说显然不合逻辑。因为如果感觉印象出自未知原因,着无异于是要停止对一种合理的宇宙论的理性追求。那样的宇宙论要求形而上学提供一种关于与任何它所加入的事态这两者间关系的学说。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学说,那么,企图合理观察世界的一切希望便消失了。”[11]

  怀特海特海反思了休谟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发现了更为本源的知觉源泉,休谟的论证已经成为循环论证。

  “在《人性论》的开端他提出了“基本命题”:“一切首次出现的简单观念都来自简单印象--------”他用经验的观察来证明这点。但是这一命题暗中使用了“重复”这一概念,而重复本身并非印象。后来他又发现了“必然联系”:他抛弃了它,因为它找不到与之相关的印象。然而他的原始命题只是建立在经验的观察之上,因此他对于何以要抛弃它的论证纯粹是循环论证。如果休谟执著于他那精彩的第2章第6节,“关于存在和外部存在的观念”,他就会记得,我们所想到的任何东西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存在”的。因此有了“必然联系”这一观念,唯一的问题便在于如何说明我们的“诸观念”的联系性。他把一个观念的价值和我们持有该观念这一事实弄混了。”[12]

  怀特海认为休谟的困难在来自这样一个事实:他以简单的位置开始而以重复终结。在机体哲学重复的概念是根本的。客观化的学说就是要竭力表明在现实中被解决的东西如何在限制条件下得到重复,以“便被贡献给直接性”。

  怀特海指出:经验的基础是“情绪性的”。换言之,经验的综合统一性根本上乃是一“情绪性”综合。用现实存有理论的术语来说,人类经验的每一个现实场合都是“合生的过程”,在那里众多的感受或摄入被综合到一个创新的经验统一体中。怀特海认为“现实场合(actual occasion)”的产生是把不同的知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目的以及其他从那些原始知觉中产生出来的不同活动一起带入一实在的脉络之中。这里活动乃是自我产生(self-production)的别名。怀特海用“原始知觉(primary perception)”指谓那些为现在合生形成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