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怀特海《过程与实在》的因果效力理论(4)

2014-05-23 01:43
导读:怀特海针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对时间作出了了全新的阐释。怀特海所认为时间既不是均匀分布的物理时间,也不是印象先后连续连续

  怀特海针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对时间作出了了全新的阐释。怀特海所认为时间既不是“均匀分布”的物理时间,也不是“印象”先后连续连续的时间,而是一种机体的时间。这种时间观念是一种从潜在不断转变成现实的时间。怀特海关于机体生命的时间概念扩大了时间的内涵“被呈现的轨迹有其时间密度的第四维,它被空间化为知觉者的似是而非的当前。”[22]空间和时间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怀特海就此认为因果关系不再被分割在时间和空间二元对立的结构之中,机体的知觉因素是因果关系的最终的意义。把原因和结果的作用看成是机体生命史。一切时间都体现在现实当中,是一种实在,是一种空间,时间直接构成现实,时间和空间在怀特海的因果关系中和二为一了。这种不断生成的时间构成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同时,时间也并不是近代科学以来的线性的不可逆时间,而是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间具有可逆性,这种可逆性的时间是我们是使对时间的理解获得了普遍相对的意义。

  时间是从哪里获得其意义和引起我们的思考的,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是如何沿着时间的方向前进的呢?怀特海认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应该建立在机体的时间之上。

  可以说知觉是我们建立时间观念的基础。在机体时间框架内,事物的观点已经被事件的观点所取代。怀特海认为“事件”在下机体哲学中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一个事件是由以某种明确的形式、以某种广延的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actual occasion组成的一个联系:它或者是一个形式完备的联系,或者是一个客观化的联系。一个actual occasion是一个限制类型的事件。变化的最普遍的意义便是‘一个事件中诸actual occasion之间的区别。’”[23]这种事件获得了一种机体哲学的意义。每个事件都是由诸actual occasion组成的一条历史路径;而且这中事件被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是主动的,有心理极和物理,有感受的存在。事件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过是它生命是中的那些相继事态在它们所出自的广延量方面的区别而已;而分子中的变化则是actual occasion中随之产生的区别。”[2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具有绝对位置的“物”已经被具有时空两重性质的事件所取代了。在《过程与实在》中怀特海运用“actual entity”和“actual occasion”来代替事件说明因果关系。这两个概念在多数情况下是同一个意义。但是这个概念容易引起使我们想起莱布尼兹的单子论,甚至怀疑怀特海在重复前人的工作,对此,怀特海对进行了辩解“这是一种单子理论,但它与莱布尼兹单字论的区别在于,莱布尼兹的单子是变化的。而根据机体理论,它们只是生成。每一个单子创造物都是一种过程方式,它‘感受’世界,将世界容纳于一个复杂的感受单位之中。这样的一个复杂感受单位便是一个‘actual occasion’;它是派生自创造进展的终极创造物。”[25]这种终极创造物以及和这种终极创造物发生关系的一切现实都成为构成形而上学的零件。

  所以,称作机体的时间已经同本体(广延的量)不可分离了。物也不过是由事件所构成的。这样,每一个事件与别的事件都处于一种时间性的联系之中。脱离了与过去和将来的关系,当下就得不到理解。将来和过去也是这样。怀特海这样理解时间对于其恢复形而上学有什么样必要性呢?

  首先,生成性的时间是一个不断的流或过程,即在结构上也是分离的流动性的“现在”。这个流是不断地从过去涌来,不断地奔向将来。是个不断地连续的流,过去总是在退却,将来总是不断地逼来,当下继承了过去的所有性质。将来又在挑选着当下的内容。我们拥有一个不断向前移动的当下,它既与过去联系同时又和将来联系。这样怀特海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性,至少我们在过去、当下、将来的意义上理解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这里引起我进行追问当下在继承过去的过程中要不要进行取舍?如何进行取舍?标准是什么?这种取舍是自然的淘汰的过程?还是有有机物的参与?这种参与的机制是什么?

  其次,怀特海正是根据生成性时间的这种关系来建立其普遍相对性原理的。因为被视为过去和将来的的事件,总是相对于当下的事件而言的。因此,对一个当下来说是将来的东西,对另一个当下可能是过去的东西。“因为该将来的actual occasion是由那些要使它处于它们过去的actual occasion组成的,作为与actual occasion共时事态的任意两个actual occasion,就是既不在过去,又不在它的将来的那些actual occasion。与一个现实的actual occasion共处的任意两个actual occasion不一定与之是共时的。如果与过去的共时,也与将来的共时。将来和现在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不同时的。”[26]由此可见,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只有构成性的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中标准是可以改变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只能根据不同的场合来理解“必须记住,‘现实世界’这一术语就像‘昨天 ’和‘明天’一样。因为它根据观点的不同而改变其意义。”[27]当下之物的意义和特性是由过去和将来构成的。一切都是这样的因过去、当下、将来之缘而生,也因缘灭而灭。

  第三,这种对时间的理解带有鲜明的机体的性质。同时也影响了怀特海把因果关系当成机体性质的关系来分析和理解,“原因的感受,作为一种感受,不能脱离它的主体(原因)。原因进入结果,这一过程是时间积累特性;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便取决于它的这一特性。”[28]同时现实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过去,未来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现在,这种接受都是有鲜明的机体特性,是主动的。时间已经不是在简单的线形的方向上定义,而是获得了可逆性,这种可逆行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所强调的时空理论,但是以这样的时间观念作为论证的基础,也存在着一个怎样把这种时间的科学规定让哲学家接受的问题。而且这是一个形而上学复原的重大问题。

  尽管万物都在消极的过去和将来的关系中构成,当下却也存在着一种积极的或现实的条件,是过去得以保存,也使将来成为现实。这种时间的观点为因果关系寻找到了新的理论模式。因为当下存在之物是过去存在之物得以保存、将来存在之物得以实现的积极的条件。“正如从纯粹的潜能一样,新的创造物也要从现实世界中产生——因果关系不过是这一原理的产物:每个actual entity都必须容纳它的世界。”[29]关于因果关系的这个突破正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