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怀特海《过程与实在》的因果效力理论(8)

2014-05-23 01:43
导读:可以说怀特海认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复杂的,而且这种复杂性是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而来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种积累的过程中最原出

  可以说怀特海认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复杂的,而且这种复杂性是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而来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种积累的过程中最原出的状态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这种在时间上处于较前位置的存在就越来越不清楚了。因果效力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的。它更带有间接的性质,“因果效力的知觉方式被模糊而间接的知觉到的。”[53]这种间接使知觉者改变了理解眼前事物的方式,这种理解可以使知觉者在现实的复杂性中逐渐分析出,各个范畴,原理的发展途径。怀特海用这种模糊性来解释“情感的变化”,我们所谓的情感在怀特海那里正是因果效力的一种内在作用,相对于表象直接性的知觉方式,因果效力产生的知觉对象是模糊的、不能控制的,有很重要的情感色彩。

   “从直接的过去派生而来,要通向一个直接的将来;一种感情,它属于过去的自我,通向现实的自我,通向现在的自我,又从现在的自我通向将来的自我;感到一种影响的流入,它来自过去的其他模糊存在物,被定位了但却避开了位置的界定,这一影响对我们接受、统一、享有和传送感觉之流进行了修正、提高、抑制、转移这是我们普遍的存在感,感到自己作为它物中的一员,存在于一个有效力的现实世界。”[5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怀特海用actual entity的自我感受解释了情感产生的根源。

  怀特海认为动物的身体也存在着一个因果效力的区域,这种因果效力的模糊性界定了不同身体区域。怀特海所谓的这种模糊性在人类的思维模式中就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尽管我们在冥冥之中有着感受,但是这种感受还没有呈现在知觉面前,同时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也给我们的意识提供了一个感觉基础。一切的意识现象都是以这种模糊性思维的创造的结果。下边这段因为基本表达了怀特海对于因果效力模糊性的理解,

  “在黑暗中会存在着一些我们因疑虑而害怕的东西;在沉寂中,自然那不可抗拒的因果效力压抑着我们;八月间,在树林里虫子模糊的低吟声中,来自囊括一切的自然的各种情感流入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茫然不知所措;当处在半睡眠的昏暗意识中时,感官的种种表象逐渐消失,我们只能模糊地感到来自周遭不名事物的影响。”[55]

  模糊性作为知觉方式所表现的出来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了生命体于周围的从过去到将来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难以确定的关系,这种难以确定正是我们对于时间流失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人与宇宙的最基本的情感,可以说人类的其它情感都是这种情感的副本。怀特海以时间性为基础的事件观把一切都理解为是一种生命史的形式,甚至一把椅子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而是充满着经历的现实的集合,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真诚的态度就是要认真倾听椅子的思考。怀特海曾经有句明言就是“象山那样去思考。”这种认为世界万物通过各自的生命历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是怀特海机体哲学给现代世界带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怀特海认当世界万物各自生命历史的联系没有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产了知觉的难以捉摸的感觉。但是,这种不可捉摸是有层次的,我们总是在理解低层次的基础上,才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知觉,因此未来的知觉对知觉者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捉摸,我们能把握的只是现在的自我。

  “我们并未直接知觉到我们业已知觉到的东西。我们通过感官知觉到了一个直接知觉的广延形体——这个形体对我们来说有它的几何透视图,与当前世界也有某种普遍的几何关系——这仍然是一个最终的事实。——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存在着不同级别的‘难以捉摸’。”[56]

  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觉者认识世界的的过程中是能够有所把握的“存在着并不难以捉摸的情况,当我们看见一个椅子的形象而且确实也有一把椅子时便是如此。存在着半难以捉摸的情况,如我们看镜中物时便是。————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一些不同级别的难以捉摸,其中时间的间隔是一个主要的成分。”[57]

  我们看到怀特海所强调的模糊的因果效力并不是现代世界所推崇的逻辑推理的明晰性,而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对大自然的亲近感,这种感觉是工业时代人们久违了的情感,而长期缺乏这种情感会导致人类生活意义的丧失。

  三 因果效力在怀特海哲学体系中的应用

  在探讨了因果效力的基本内涵之后,怀特海把因果关系的新的意义应用到建造自己的机体的形而大厦上学之中。怀特海对于因果效力的关注是同时代背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他之后关于因果效力的理解产生了新的意义。如果说怀特海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那么,心灵哲学和过程神学以及后现代理论对于因果效力的探讨则属于怀特海哲学的晕圈。

   因果效力与机体的因果关系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追求,因果关系终于求证出了形而上学的终极因“有效的因果关系表达了从 actual entity到actual entity的过渡;终极因果关系则表达了现实实有借以成为自身的内在过程。”[58]怀特海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都是围绕因果效力这一概念展开的,整个世界在怀特海眼中是相互内在,这种相互内在的关系是终极地分布在“actual entity”之中的,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关系。这种新的机体哲学运用了因果效力这一基本的概念,因果关系获得了新的规定,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因果关系,不在象休谟那样被排除在必然性之外,而是获得了本原的意义。最基本的因果效力有三种情况,即actual occasion的“因果过去”、actual occasion的“因果将来”以及actual occasion的“共时事态”(现在)。“每一个actual occasion过去的一个自己的感受性质和感受强度,也就是自己的主观目的向着一个一个属于客观现实前进,直到成为客观现实为止。存在着一种从过去到将来的数量和质量的感觉的矢量流动;就这样,过去的actual occasion在主观上之所是,在客观上上属于现实。”[59]

  因果关系的存在是普遍的,因为现实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actual entity”构成的,每一个我们直接知觉的存在物不过是由“actual entity”连在一起的。“一个简单的物质性感受是一种因果活动。作为原始资料的 那个actual entity便是‘原因’,该简单的物质性感受便是‘结果’,而采纳该简单物质性感受的主体便是受到该结果‘限制’的actual entity。这一‘受限制的’ actual entity也将被称之为‘结果’。所有复杂的因果活动都可化为由那样一些基本成分构成的复合体。简单的物质性感受也将被称之为‘原因’感受。”[60]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