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但是,怀特海对于必然的理解并不是被动的决定,而是对先前那些条件主动的接受。所以,过去对当前的决定可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为当前对于过去的义务。只不过怀特海把这种义务限制在知觉的范围之内。关于知觉的经验决不仅仅是关于当前的经验,而是关于过去所决定、并朝向将来的“当前”的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因果效力的时间性关联,生命体才获得内在生命的丰富内容和意义。
怀特海认为因果效力是实在或现实事实的部分,我们经验中的某物作为一种决定论的约束被“给予”我们,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感觉、理解和把握世界。但是我们对于因果效力的感觉确实模糊地。所以,人们通常忽略或过低的估计其在经验中的价值和实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高级机体中因果效力的力量被占支配地位的“表象直接性”遮蔽了。
因果效力与直接表象的关系
表象直接性是这样一种知觉模式:它所关注的是作为共时事物主导世界的空间的排列的几何领域。表象直接性关注的是常识世界,日常的经验观察和实验决定了这一知觉模式。它的用处就是我们可以凭借着它对世界的规定区分各种不同的事物。表象直接性给我们提供了知觉经验的广延、空间、共时的关系。休谟的习惯的印象所构成的世界就是表象直接性的世界。表象直接性清楚地表达了世界的几何关系。它是一个以清晰性为其特征的世界。怀特海认为“这两种知觉方式在经验中的分别作用被这一事实恰当地说明了:所有科学观察,诸如度量,对相对空间位置的测定,对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感、触感等等感觉材料的测定,都是以表象直接性的知觉方式进行的;而且要特别小心地保持这一方式的纯粹性,也就是说,要排除对因果效力进行的符号参照。这样,便可确保准确性,其意就是根除直接观察中的一切解释。”[39]但是这种科学的世界观抽象掉了事物发展的时间性的维度,就是说在科学体系中出现的范畴都是直接地呈现我们前的。我们不知道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就是不能够在动态的过程中认识组成科学的各个要素的本来面目。
怀特海认为两种知觉是在经验过程中所具有的两类感觉,这一过程是主体对资料的占用,以便将资料转化成一种统一的主观感觉。因果效力属于反映阶段,它的特点是根据感觉材料中的关联被感受到的。而直接性的方式属于补充阶段,“被表象的轨迹的诸区域的诸关系,它们在资料中微弱而间接的关联上升而成为分明而突出的关联。”[40]因果效力被理解是模糊的的知觉方式,是一种向量的感觉,而表象的直接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确和清晰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时间的向量。表象的直接性是有机体对世界加以划分,是根据有机体一方的规定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完全符合有机体自身的兴趣。虽然对有机体吸收外界信息有相当的便利。但是这种清晰效果的取得恰恰要通过大量的抽象和强调才能取得。在表象直接性吸收外界信息时将不可避免的排除或略去很多要素,这些要素肯能对于有机体的特殊兴趣很小。从而被人们忽略。与充满感觉的因果效力不同,表象直接性的世界虽然精确,却缺乏生气;虽然清楚,却缺乏生命力。
在两种知觉模式中,因果效验是首要的,并且是一切actual occasion的一个特征,表表象直接性只存在于高级有机体之中,他们具有各自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模式。“感性——知觉主体主要是更发达有机体的一个特征,而一切有机体都有因果效力的经验,它们的活动就是这样由其环境所决定的。”[41]怀特海进一步指出“因果效力的知觉方式则可以追溯到导致具体的知觉实体的那一资料的组织中去。因此,我们应该把因果效力的方式归于一个事态的原始组织中去,这样,在其萌芽状态,这一知觉方式甚至属于最低级的机体。 ”[42]
尽管因果效力是更原始、更重要的知觉模式,但哲学家们常常关注的却是表象直接性,将之作为主要的知觉模式,忽略与因果效力相关的内在情感,关注于表象直接性界定的清晰而确定的世界。近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最大不同,就是近代科学的机械的时间观指导下表象直接性的思维模式置于因果效力基础之上所导致的结果。“关于因果关系与知觉之间的联系所造成的难题,已为派生自休谟和康德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派别所讨论通过;他们颠倒了经验的构成而产生了误解。这种颠倒在休谟和康德的著作中是很明显的;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表象直接性就是知觉的基本事实,对因果关系的领悟会以某一方式出自这一基本事实——必须记住:意识中的清晰性并不能证明发生过程的原始性:相反的学说更接近事实。”[43]
由于大部分人通过表象直接性的几何关系揭示世界,于是我们面前的世界是一个缺乏声面的单纯的机械关系组成的世界。在这样世界中我们都会烦躁,因为人是有生命的,需要创造。表象直接性的无向量的世界不是经验的首要根源。由各种简单关系和机械联系组成的当下共时世界不过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片段。一个服务于机体专门化的抽象的堆砌,实在的世界,作为表象直接性根据的世界是通过因果效力这种更为内在的知觉方式所揭示的世界,一个自我决定和因果效力共同支配的世界。正是从这个能动的而又模糊的更内在的情感世界最终产生了表象直接性的精确的世界,表象直接性并不是世界的根据。
我们所看到的怀特海所反对的直接呈现,并不是否认每个人的当下直觉。怀特海所反对的正是17实际自笛卡儿以来的这样的科学观,这种科学观认为现实的东西就是科学的描述的定理,而这种定理就是所谓的明晰性的直接呈现,这种所谓标榜的直接呈现,在怀特海看来恰恰是与其直接的字面意思相违。怀特海所提出的知觉概念,值得我们进一步追问,前边我们提到怀特海对直接呈现的概念进行了一种揭示,就是认为这种观念并不是最终知识的来源。怀特海这种知觉并不是由我们的当下直接感觉告诉我们的,而是由我们的强烈的主观观念告诉我们的,“我思”这个思想实体的存在就是我们所谓的直接呈现的东西的来源。这种主观主义的科学观,遇到我们当下知觉的巨大挑战。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直接的认识,而是对概念的认识。所以我们按照这种世界观所理解的所谓现实的世界也不过是有一些定理公理,概念所组成的主观观念的世界。而这种世界观使因果观念的表述也成为一种主观观念的联合,这在休谟那里得到了最完整的表达。但是真正的因果观念,应该是在消除了我思这一思维实体之后的超出主观主义的表达。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的因果,恰恰是我们的身体在具体的场合之下发生的事实。而不是我们主观的意想,近代科学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歪曲在怀特海看来应该是予以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