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为文化观念的quot;真quot;及其历史意蕴(4)

2016-02-16 01:05
导读:与事实领域的"真"相联系的,是价值领域的"真"。近代以来,不同立场和背景的人尽管对"真"或以"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真"理解各异,但"真"或"是"的权威性

  与事实领域的"真"相联系的,是价值领域的"真"。近代以来,不同立场和背景的人尽管对"真"或以"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真"理解各异,但"真"或"是"的权威性却仍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观点对峙的各方,往往相互论证自己的"真"或"是",批评对方之"假"或"非"。从维新派与保守派、改良派与革命派之争,到中国革命中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及经验主义的论战,辨别"真"或"是"总是构成了重要的论题。
如前所述,传统的经学在求"真"和求"是"的形式下,逐渐形成了以经典、经义为绝对真理的预设,而作为真理化身的经义又进而被规定为评判是非的最高准则。这种经学的思维方式在近代并没有完全终结。以20世纪革命阵营中的教条主义者而言,他们往往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不变的教条,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个别词句视为绝对真理,"文革"期间,甚而有"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之说。这种独断化的"真"、"是",既被运用为论证某种主张的手段,又常常衍化为禁锢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20世纪的30年代,从莫斯科回来的王明,曾指责毛泽东所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回到所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往往被扼杀了。这里的"真",似乎已成为一种权威的符号,而这种符号又常常被用以抑制创造性的思考。
  颇有意味的是,"真"既常常被权威化,并借用为禁锢、抑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也往往成为解构权威、冲破禁锢的手段;后者较为典型的一例,是20世纪70年代末真理标准的讨论。真理标准的这场讨论,以"文革"期间及"文革"之后独断论的盛行为其历史前提。"文革"时期,领袖人物的每一句话,都被视为真理,所谓"句句是真理",便表明了这一点。"真"似乎成为领袖的专利,而援引领袖的话,则取代了对事实之"真"的探索和研究,这种思维方式明显地受到了传统经学独断论的影响。"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中,以领袖的个别词句为绝对真理,并以这种"真"和"是"压制创造性的变革,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以此为背景,真理标准的讨论,将主要的问题引向何者为"真"以及如何确定"真",而判断"真"的标准,则由经典或领袖的个别词句,转换为人的社会实践。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共识中,以领袖和经典的个别词句为绝对真理的独断论开始被解构,而面向实际的创造性思考则获得了内在的根据。不难看出,整个问题仍然围绕着"真"而展开,而追求"真"、从独断的"真"返归实践中的"真",则构成了解放思想、冲破禁锢的历史序曲。在这里,"真"这个关键词中所蕴含的观念,再一次显示了其深沉的文化力量。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 体现于政治理念中的"真"  是非之辩主要从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的层面,展示了"真"的内在意蕴和力量。与之相联系的,是政治领域的"真"。如前所述,"真"本身既与假相对而指向认识的正确性,又作为妄的否定而涉及真实的存在,这二重涵义在政治领域中获得了其独特的表现形态。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便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勾画了种种的政治理想。理想作为与现实相对者,本来是一种指向未来的观念形态的存在,但在中国人那里,政治理想却常常与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并被理解为一种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对政治理想真实性的这种信念,又成为现实政治活动的激励力量。
  孔子在这方面提供了典型的一例。孔子一身而兼数重角色:他既是哲学家、教育家,又是政治活动家。作为政治家,孔子将周代礼制视为理想的政治制度,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便表明了这一政治立场。周代的礼制,早已出现于历史过程中,作为历史中的存在,它无疑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孔子很强调这种历史的真实性,他曾回顾了夏、殷的政治制度,但因其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而无法作出确定的判断。孔子要求多闻阙疑,也表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注重。对孔子来说,周代礼制作为完美的社会政治制度,一方面合乎其政治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正是这二重品格,使之获得了理想的形态。孔子一再强调他所处的现实与理想的周代礼制之间的距离,要求恢复周礼,回到周代的政治制度。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同时又表现为回归历史中的真实存在。
上一篇: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