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观念的quot;真quot;及其历史意蕴(6)
2016-02-16 01:05
导读:中国政治文化在其历史演进中,曾形成了一种明正清廉传统;对"真"的以上追求,无疑有助于这种传统的形成。在求真的形式下实现政治的清明,这一传统
中国政治文化在其历史演进中,曾形成了一种明正清廉传统;对"真"的以上追求,无疑有助于这种传统的形成。在求真的形式下实现政治的清明,这一传统在近代同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革"以后,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前后相继、彼此呼应的,便是冤、假、错案的大规模平反,尽管它已超越了个别的"青天"或清官行为,而表现为更深刻的政治运动,但在回归历史的真实这一点上,却与以上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历史的理系。如果说,真理标准的讨论主要在观念的层面(指导思想上)确认了求真的原则,那么,冤、假、错案的平反,则在政治实践的领域中,具体地贯彻了这一原则。
面向真实、回归真实不仅被理解为一种为政的原则,而且往往在另一意义上成为内在的政治品格。相对于其他领域,政治实践中坚持"真"的原则往往更为困难:对个人而言,讲真话常常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然而,也正是这一特点,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形成了另一传统,即坚持真理,不畏权势。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敢于面对事实,秉公直言的志士,他们或者为了匡正君主的过失而抗疏强谏,或者为了维护政治的清明而弹劾权臣,或者为了伸张正义而力拒谗言,很多人往往因此而被解职、上刑、下狱、乃至处以极刑。然而,尽管知道讲真话会带来以上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但对"真"的执着,却使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仍然不懈地去敞开真实的世界。
讲真话,敢直言意义上的"真",既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又指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意愿;前者涉及外部世界,后者则关乎自我的内在世界。李贽曾提出童心说,而童心的特点即在于"绝假纯真",在此意义上,童心又被称为"真心"。真心即自我真实的精神世界,从回归真心的要求出发,李贽主张如实地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虚伪地加以矫饰,一旦情积于胸,便可不拘形式,随情渲露;也正是从敞开真心的要求出发,李贽大胆表达了与正统的观念相对立的价值原则,亦即向正统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而他自己则因此而身陷囹圄,最后自刎于狱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是中世纪为"真"而殉身的志士之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近代以来,回归"真"的世界与对政治理想的执着相互交融,往往凝结为一种更普遍的精神力量。19世纪末,维新变法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理想,相对于"从周"、"仁政"等传统的政治理想,作为近代政治理想的维新变法,其真实性已不仅仅被理解为历史中的存在:尽管它有时亦取得托古改制的形式,但就其实质而言,它在相当程度上已开始指向未来。然而,虽然对理想所以为真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对这种理想的具有真实的根据这一点,近代的志士却坚信不疑:对严复、梁启超等辈来说,近代的文化政治模式在近代西方已不断地由理想转化为现实,因而已经获得了真实的品格。正是这种确信,使维新志士面对种种阻力,甚至身处艰险之境,仍然为了实现变法的政治理想而奔走努力。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之后,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凌云之志,从容赴义;这里既有为理想而献身的悲壮,也有真实的理想必然将成为现实的自信。
在20世纪的共产党人那里,政治理想与"真"的联系,同样构成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当然,就具体的内涵而言,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以往有着根本的不同,但以"真"为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却同样得到了确认。夏明翰的著名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极为典型地表达了对理想之"真"的信念,同时也展示了这种信念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主义"给人提供了理想,"真"既表明了"主义"的正确,也意味着理想以真实的存在为根据,而这二重意义上的"真",又通过人们的信念而转化内在的精神力量,并激励着人们为之而献身。在"只要主义真"的感召下,无数共产党人慷慨赴义,舍生忘死,以生命去实现真实的理想。在这里,对"真"的追求,已作为一种现实的创造力量,融入了中国近代革命的漫长历史。
三 生活世界中的"真" 除了真实之外,"真"的另一基本涵义是真诚。在较早的历史时期,"真"的若干涵义,往往是由"诚"来表示的。"诚"既有本体论上的实然之意,又指
伦理学上的真诚,后者更多地与生活世界或人的日常存在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