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化税制改革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4)
2017-09-26 04:57
导读: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以支持产业技术升级作为深化税制改革的
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以支持产业技术升级作为深化税制改革的重点,继续支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要有利于第二产业企业的技术升级,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深化税制改革与调整税收政策的主要建议是:
(一)调整税负。 1.合理确定我国的宏观税负总水平,在近期内使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逐步提高到20%以上。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税费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入制度,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将所有财政性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大财政收入中税收所占的比重,降低其他收入的比重;财政上的各种基金、收费尽量并入税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分配方式上,宜多采用共享税方式,以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坚决制止任何截留税收的现象。二是规范政府收费,使政府收费规模控制在占GDP比重的5%以下。三是适时开征新税种,如保障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四是积极开发新的税源,发现新的税收增长点。 2.调整微观税负,解决某些税种法定税率偏高,而实际负担率偏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突出反映在我国的大多数内资企业。如企业所得税方面,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33%,而从全社会的实际税负看,约15%;从各种所有制结构的实际税负看,国有企业约2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约10%左右(连同“二免三减半”后的10年平均税负);民营企业约15%左右。缩小法定税率与实际负担率的差距应是调整税负的方向。在当前我国财政形势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降低主要税种的法定税率,通过税种结构的优化和加强税收征管,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家、周边国家的微观税负水平相协调;通过合理调整税收政策,减少不适当的或者过时的税收优惠。 3.要解决税收负担的不均衡问题。我国企业由于所有制、规模、所在地区、行业的不同,在税收负担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的负担呈逐渐递减的不公平状况。要改变这种局面,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国民待遇,使各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基本相同的税负水平上面向市场进行公平竞争。二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不同领域的税收负担,把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负担降下来,以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征收管理,堵塞漏洞,缩小各类企业间实际征收率的差距。
(二)优化税制结构。 1.提高直接税在整个税制结构中的比重,逐步确立“双主体”的税制结构。近几年来,流转税中的增值税、消费税在税收大幅度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强大的聚财功效,但流转税比重过大会到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从上讲,直接税在发挥政府调控经济的功能会更明显。当今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一般在实践中主要通过直接税来调节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逐步提高直接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应是优化税制结构的重点。特别是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还缺少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税种,如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等税种,应积极推进这些税种的适时开征。同时,要考虑合并内外企业所得税,清理过时或已到期的税收优惠,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扩大征税覆盖面,加大征管力度,减少税收流失,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优化税制结构,从而促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2.、合理地设置税种。停征和取消有碍经济结构调整及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税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等;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如合并内外企业所得税、合并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调整性质相近、征收存在交叉的税种,如将营业税中的运输、建筑安装等税目并入增值税,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入资源税,将筵席税并入营业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开征的新税种,如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环境保护税等。经过上述税种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使我国税制结构既简化又规范,有利于我国税制整体功能的发挥,也符合世界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