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背景、挑战及对策(2)
2016-08-06 01:01
导读: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本要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则是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本要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在总结和分析城乡教育发展的经验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二、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既是我们教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直辖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推进城乡教育发展探索与实践形成的一个基本特征。近年来,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强化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重庆市注重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加强城乡教育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动,加快构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和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步伐。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努力让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受教育者都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一)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了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实现教育由人民办转为政府办,是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制度保证。重庆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全面建立起以“国务院领导,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干部人事、教育教学都收到区县政府统筹管理,同时明确了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
(二)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和适度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2006年,全市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 245.82元和1 500.15元,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分别达到286.98元和363.42元,较之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168.16亿元,是1997年37.08亿元的4.5倍。2008年前,争取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资金70亿元左右,这将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加强教育资源调控,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调控,拉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重庆市合理调配教育资金,着力实施“八大工程”。
1.实施“两基”达标工程。重庆市政府将“两基”攻坚纳入“民心工程”,通过市级教育经费存量调整、安排“两基”攻坚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确保了巫溪县、城口县在2006年顺利通过市级“两基”评估验收,使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提前一年达到100%。同时,彻底还清了1996年以来“两基”攻坚过程中产生并核定的“普九”债务19.1亿元。全市“两基”目标的实现和“普九”债务的清偿,为提高重庆市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0年,重庆市进入中央危房库的危房有442.9万平方米。到2005年底,已投入18亿元消除了365万平方米的危房,余下77.9万平方米的危房,虽然在2006年遭受到百年一遇的旱灾,但全市上下克难攻坚,通过多种渠道落实资金2.47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消除442.9万平方米库存危房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从2007年起,每年新增的农村中小学危房,做到当年消除,不留隐患。
3.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大力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二期义务教育扶贫工程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不断扩大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面。全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累计投入资金2.424亿元,项目实施学校6 937所,已覆盖34个区县,农村中小学覆盖率提高到70%,初步形成了面向三峡库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卫星教育网络,受益学生近300万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基本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