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快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背景、挑战及对策(5)

2016-08-06 01:01
导读:5.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质量、层次提出了新的需要。据统计,直辖之初,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302元,农民人均纯

  5.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质量、层次提出了新的需要。据统计,直辖之初,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3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692元,而2006年则分别达到了11 570元和2 874元,老百姓的钱包鼓了一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学龄人口减少,家庭的教育消费(包括自身培训的费用和子女的教育费用)逐渐成为家庭的重要消费支出,而且也逐渐成为一种市场导向和发展导向的理性投资行为。教育需求由标准型、单一型转向个性化、多元性,教育对象不再限于学龄人口,逐渐扩大到家庭所有成员。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的教育需求,让所有受教育者共同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教育为民、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应当清醒地看到,把重庆教育放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上述大背景和框架中分析,对照科学发展观检视和反思当前重庆市城乡教育发展还存在和面临着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新的目标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对此,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目前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教育优质资源短缺与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大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重庆市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是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城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直辖前,重庆市是一个四川省辖的城市,10年后的今天,变为现在的19区21县建制的中央直辖市。但在城市区域和空间变大的过程中,教育总量相对不足。据统计,现全市每10万人口中高中阶段在校生2 71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3 070人低354人,每10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1 47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1 614人低139人,每100万人口中拥有的普通高校数为1.12所,低于全国平均1.38所的水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规划不匹配,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落后,相对于人口的集中和学龄人口的增加,教育设施规模较小,优质教育缺乏的矛盾突出。各区县(自治县)在城区不断扩展、农民渴求让子女接受相对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的形势下,也普遍出现城区中小学规划设计规模少,用地、校舍紧张,班额较大等问题。

中国大学排名


  2.行政管理体制壁垒与区域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市19区21县已经初步建立“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在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全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如何打破区域界限,实现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同时,政府职能宏观管理、公共服务意识和水平有待增强和改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区县在行政管理中“用会议落实会议精神、用文件落实文件精神”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热衷于评比、检查、表彰和达标,不能扎扎实实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3.教育综合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教育本身与“农科教”结合不够。农村教育服务能力欠缺,现有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农村特色,其他类型的教育如短期实用的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则供给不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在城镇谋生融入城镇的能力的教育服务不足。二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水平还有待提高。“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11”、“985”工程建设学校和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数量较少,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原创能力有待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农村教育服务能力欠缺,直接导致了农村家长和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主观意愿不强。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民普遍认为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过高,教育的收益不可预期,风险过大,直接影响到农村家长和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意愿。   4.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目前,教师队伍还存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教师职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5.39%、98.49%、96.70%、85.66%,还有一部分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多为当时“民转公”教师,而且多集中在农村小学。“民转公”教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整体推进。
上一篇:基于知识根植性视角的联盟协作创新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