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6)

2017-01-07 01:02
导读:其实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表示担心,并且要力图积极加入这个合作进程从而削弱乃至抵消中国影响的,又何止是日本和韩国,印度甚

  其实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表示担心,并且要力图积极加入这个合作进程从而削弱乃至抵消中国影响的,又何止是日本和韩国,印度甚至俄罗斯都争先恐后地要加入到这个进程中来。美国也对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和关注。
  在当今的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我谓之“中国崛起效应”的现象。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由于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中国的崛起抱有强烈的警惕和戒心,也由于太多的舆论和媒体狂热炒作“中国威胁论”,因此只要中国关注哪里,世界各国的目光就都开始蜂涌地聚焦在哪里。正如现在非洲也由于中国关注而成为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关注和争夺的焦点那样,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这样成为“香饽饽”的。因此说中国客观上成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毫不过分的。
  我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参加东亚共同体进程的努力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因而日本、韩国以及印、俄、新(西兰)、澳等国对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它们与东盟各国合作中所采取的态度、目标和要求也会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摆脱利己的阴影。
  我还乐观地判断,日本和韩国不但都会如期实现与东盟建成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六、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共同体”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尽管我们在前面指出,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是毫无疑问,就共同体能否建成并且能够建成什么样的共同体而言,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目前,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大晚于和落后于东盟自贸区。但三国相互之间的双边合作则已经迈出了步伐。例如中日方面,2006年10月,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新当选的安倍首相成功访问了中国。2006年11月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会见了安倍首相。这些举措都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韩方面,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日本访问期间,首次提出了两国应在新世纪建立新的双边关系的建议。1999年3月,两国共同发表了以“通向21世纪更紧密的日韩经济关系”为题的研究报告,日韩双方都认为通过振兴两国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和加强彼此的经济联系,可以巩固双边经济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两国必须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同意在投资促进、税收条约、标准认证部门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和WTO新一轮谈判等领域开展合作。中韩方面,2000年10月两国首脑决定探索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方案,2001年双方就共同设立“21世纪中韩(韩中)经济合作研究会”事宜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共同加强中韩经济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将合作研究成果作为向两国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依据,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此外,中日韩三方自2005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工作磋商以减少贸易壁垒。
  中日韩三方合作最新的进展是,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领导人就增进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5项共识:一是要加强三国领导人交往,保持现有10 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三国领导人可视需要轮流在三国举行不定期会晤。二是要建立三国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首次会议将于2007年在中国举行。三是促进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四是加强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将财金、科技、卫生、旅游、物流、青少年交流确定为新的合作领域。五是促进文化交流,确定2007年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坦诚、务实,富有成果,进一步确定了今后三方合作的方向。 会议并发表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上一篇:资源损耗价值核算方法探讨 下一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代理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