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楚简《恒先》是上苍赐予中外学术界的又一(5)

2013-06-11 01:06
导读:又,“不”亦可借为 ,通作疑,叠韵而假,训为定,止,不移,不改。《尔雅·释言》:“疑,戾也。”郭璞《注》:“戾,止也。疑者亦止。”《尔雅

又,“不”亦可借为 ,通作疑,叠韵而假,训为定,止,不移,不改。《尔雅·释言》:“疑,戾也。”郭璞《注》:“戾,止也。疑者亦止。”《尔雅·释诂》:“戾,止也。”《说文》:“戾,曲也。”段玉裁《注》:“曲必有所至,故引申为止,为待,又为定。”《诗经·采菽》:“亦是戾矣。”毛《传》:“戾,至也。”郑玄《笺》:“戾,止也。”《国语·晋语四》:“可以戾也。”韦昭《注》:“戾,定也。”《说文》:“ ,未定也。”段玉裁注:“未,衍字也。《大雅》:‘靡所止疑。’《传》云:‘疑,定也。’《笺》云:‘止息。’《礼》十七篇多云‘疑立’,[24]郑于《士昏礼》云:‘疑,止立自定之貌。’于《乡饮酒礼》云:‘疑,读如仡然从于赵孟之仡。疑,止立自定之貌。’于《乡射礼》云:‘疑,止也,有矜庄之色。’《释言》:‘疑、休,戾也。’郭云:‘戾,止也。疑者亦止。’按,已上‘疑’字即《说文》之‘ ’字,非《说文》训‘惑’之‘疑’也。疑、 字相似,学者识疑不识 ,于是经典无 ,于许书‘定也’之上增之‘未’字矣。 从矢声,其字在古音十五部,故《桑柔》以与、资、维、阶为韵,郑注《礼》读如仡。若疑字,古音在一部,其字从子、从止、从 省,会意,非矢声也。”其说可从。[25]王筠《说文解字句读》:“ 与疑同,而各有别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皆以疑为之,而本字废置不用。”皆从之为说。《仪礼·公食大夫礼》:“宾立于阶西,疑立。”郑玄注:“疑,正立也,自定之貌。”《诗经·大雅·桑柔》:“靡所止疑。”陆德明《经典释文》:“疑,鱼陟反,定也。”朱熹《诗集传》云:“疑,读如《仪礼》‘疑立’之‘疑’,定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疑者, 字之假借。《说文》:‘ ,未定也。’段玉裁曰‘未’为衍字。是也。盖即本毛《传》‘疑,定也’为训。……《诗》言‘靡所止疑’与下章‘靡所定处’同义。”《荀子·王制》:“无所凝止之。”杨倞《注》:“凝,定也。”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凝,当作疑,止定之貌。见《诗·桑柔传》及《仪礼·士昏》等《注》。荀书凝字古本必皆作疑,今改作凝,经典亦多改凝,人皆知凝而不知疑矣。《庄子》‘用志不分,乃疑于神’今亦改凝。”《列子·天瑞》:“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列子》:“疑者,止也。……《诗·桑柔》:‘靡所止疑。’孙卿《解蔽》篇:‘而无所疑止之。’皆与‘止’连文,是‘疑’与‘止’同义。此云‘疑独’,亦谓止于独。”严北溟、严捷注云:“疑——固定不变。……文中的‘疑独’,即谓独立永存的意思”。[26]

4、不独:即“丕独”(或“疑独”),相当于《老子》第二十五章之“独立而不改”,《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之“独”,帛书《道原》“上道……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之“独立不偶”,和《列子·天瑞》“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之“疑独”。《淮南子·原道》:“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文子·》:“一也者,无适之道也,万物之本也。”王利器《文子疏义》:“‘适’、‘敌’古通。”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5、与:助也,辅助,相辅相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马叙伦《校诂》:“与,读与助之与。”高亨《正诂》:“《吕氏春秋·乐成》篇:‘孰杀子产?吾其与之。’高注:‘与,助也。’”《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与魏以劲之。”高诱《注》:“与,犹助也。”《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朱熹《集注》:“与,犹许也,助也。”

《慎子·德立》:“害在有与,不在独也。”是“与”、“独”对举之例。

6、或:读为域,宇也。

7、或,恒焉,生或者同焉:王志平先生训为:“‘域’是永恒的,而生‘域’的(也即‘恒’)与此相同,也是永恒的。”[27]可从。

【句意】气是自己生成的,作为宇宙本原的恒(即道)不派生气(因为气原本就是恒的一部分,或者就是恒本身),气是自己生成、自己作为的。作为宇宙本原的恒、气在其存在和生成万物之时,既是独立而不改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宇宙是永恒的,生成宇宙的道同样是永恒的。

;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五、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畏生畏,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

1、昏昏不宁:混沌不宁,与上文“自厌不自忍”相应。

廖名春先生说:“‘昏’与‘混’,两字韵同声近,当可互用。《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晋书·傅咸传》:‘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混混’同‘滚滚’,是水奔流不绝的样子。‘不宁’,不止息。”陈静先生引《淮南子·原道》的“混混滑滑”,说“昏昏”即是“混混”;“混混不宁”,是以水流奔腾来形容气的蒸腾、弥漫、翻滚之状。陈丽桂先生说:“其实‘混混滑滑’原本就是指水势奔腾、翻滚之状,而不只是‘奔腾’。”[28]亦皆通。

2、异:异常,奇异,诡异。《说文》:“异,分也。”段玉裁《注》:“分之则有彼此之异。”《释名·释天》:“异者,异于常也。”《玉篇·异部》:“异,殊也,怪也,尤也。”《广韵·志韵》:“异,奇也。”

3、畏:可畏,恐怖。《广雅·释诂二》:“畏,惧也。”《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韦:乖违,违反。《说文》:“韦,相背也。”朱骏声《通训定声》:“经传多以违为之。”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韦”之甲骨文“象两人相背行,又象两足有揆隔,乃违之本字也。后借为皮韦字,而出违代韦,本义废矣。”

5、非:非常,反常。《说文》:“非,违也。”《广韵·之韵》:“非,不是也。”

6、韦生非,非生韦:李学勤先生认为“韦生非,非生韦”有倒文,当作“韦生韦,非生非”。[29]说是。

7、依:依存,因循。《说文》:“依,倚也。”《广雅·释诂三》:“依,恃也。”《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孔安国《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诗经·小雅·小旻》:“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郑玄《笺》:“谋之善者俱违背之,其不善者依就之。”《·养生主》:“依乎天理。”《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

上一篇:【提要】 本文探讨了刘鹗手记《〈经〉序》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