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楚简《恒先》是上苍赐予中外学术界的又一(6)

2013-06-11 01:06
导读:8、求欲:想要,期望。《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文公可谓知求欲矣。”《战国策·赵策二》:

8、求欲:想要,期望。《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文公可谓知求欲矣。”《战国策·赵策二》:“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9、复:返也,返回,回归,返本归真。《尔雅·释言》:“复,返也。”《周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易·复》:“复:亨。……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周易·复·彖》:“‘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王弼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周易·杂卦》:“复,反也。”《尚书·舜典》:“卒乃复。”郑玄《注》:“复,归也。”《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庄子·秋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在宥》:“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庄子·天地》:“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帛书《经·姓争》:“天稽环周。”帛书《经·成法》:“循名复一,民无乱纪。”《文子·自然》:“夫道,至亲不可疏,至近不可远,求之远者,往而复反。”《淮南子·原道》:“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

10、复生之生行:《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周易·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朱熹《本义》:“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周易·序卦》:“复则不妄矣。”《庄子·齐物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句意】宇宙本原混沌不宁,探求它所生成的事物:奇异的属性生成奇异的事物,可畏的属性生成可畏的事物,乖违的属性生成乖违的事物,反常的属性生成反常的事物,依顺的属性生成依顺的事物。所有事物都想要自我反本归真,返回天生本真的生长正道。

中国大学排名

六、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

1、浊气生地,清气生天:《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淮南子·天文》:“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列子·天瑞》:“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易纬·乾凿度》与《列子》几同。《说文》:“地,元气初分,清轻阳者为天,浊重阴者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2、信:确实,诚然。后一“信”亦可借为伸,训为伸张,充满。

3、神:神奇无比,神妙莫测。《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周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4、云云:迄无确诂,联系上文“浊气生地,清气生天”,及《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周易·否·彖》“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周易·咸·彖》“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周易·归妹·彖》“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帛书《经·果童》“夫天有[恒]干,地有恒常,合[干与]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阴有阳。……地俗(育)德以静,而天正名以作,静作相养,德虐相成;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帛书《经·观》“(上残)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成和,而物生焉”、《庄子·秋水》“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至乐》“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30]”、《鹖冠子·环流》“阴、阳不同气,然其为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和《越绝书·外传枕中》“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等等,“云云”当借为氤氲,音似相假,指天地阴阳二气交感绵密之状。《周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陆德明《经典释文》:“絪,本又作氤,同,音因。缊,本又作氲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纡云反。”李鼎祚《集解》引虞翻云:“天地交,万物通,故‘化醇’。”此以“交”释“絪缊”。孔颖达《疏》:“絪缊,相附着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絪缊,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天地若有心为二,则不能使万物化醇也。”朱熹《本义》:“絪缊,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来知德《集注》:“絪,麻線也。缊,绵絮也。借字以言天地之气缠绵交密之意。醇者,凝厚也,本醇酒,亦借字也。天地之气本虚而万物之质则实,其实者乃虚气之化而凝,得气成形,渐渐凝实,故曰‘化醇’。”高亨《周易大传今注》:“絪缊借为氤氲,阴阳二气交融也。醇,纯也,均也。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融,则万物之化均遍。”诸说虽略有差异,但于“絪缊”则皆可通。

有学者据《》第十六章“夫物芸芸”(郭店楚简本作“天道员员”)、《·在宥》“万物云云”而训此“云云”为众多、万物、纷然杂陈、运而不已、圆转不已、周而复始等,虽然亦似可通,但终觉于义未洽。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31]

5、云云相生,信盈天地:阴阳二气氤氲相生,充盈于天地之间。

6、因:因而,于是。

7、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帛书《经法·道法》:“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汉简《文子》2371号简:“天形其物各不同。”[32]

【句意】宇宙本原中的浊气生成地,清气生成天。气真是神奇啊!阴阳二气氤氲相生,二气及其生成的万物充盈于天地之间。万物虽然同出于宇宙本原,却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事物,于是产生了各自不同的需要。

;

※ 以上为第二章,是对第一章的展开阐述,许多语汇、思想可与文献、《易传》等相互参酌。

上一篇:【提要】 本文探讨了刘鹗手记《〈经〉序》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