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文学理论:开放的研究学毕业论文(9)
2014-09-12 01:01
导读:(19)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25-226页。 (20) 参见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巴赫金全集》第二卷
(19)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25-226页。
(20) 参见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巴赫金全集》第二卷,李辉凡 张捷 张杰 华昶 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22) 参见乔纳森·卡勒《文学性》,《与观点》,史忠义 田庆生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30页,托多罗夫《文学概念》,《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 张萍 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9页。
(23) 托多罗夫《文学概念》,《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 张萍 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24) 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
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二卷,李辉凡 张捷 张杰 华昶 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25) 巴赫金《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巴赫金全集》第二卷,李辉凡 张捷 张杰 华昶 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5、97页。
(26) 托多罗夫《体裁的由来》,《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 张萍 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27) 参见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
(28) 这个问题的具体考察可以参阅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之中《永明体与声律问题》一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9)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