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做好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首席考生”

2015-05-12 01:12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做好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首席考生”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
毕业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力推广,我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实现由知识考察为主向能力考察为主的转变。2006年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安庆市作为非课改区教材使用最后的1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身为中考1线教师,握着“首席考生”这张船票,领着学生搭上最后1班客船驶向理想的彼岸,显得尤为重要。
1、2004年和2005年命题简析
选材 两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是“选文在课外,课点在课内”。常选用1些有1定内涵和较高文化品位,不仅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还体现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2005年刘心武的《百合献谁》,2004年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当代报刊杂志上的优秀文章(如2004年的《我寻求挫败》、2005年的《南极无雪地区》)、更有甚者,选文的触角还伸到了小学语文课本(如《地震中的父与子》、2005年的作文阅读材料《傅雷给傅聪的信》)。以上选文范围不外乎两类:人生感悟类、科技自然类说明文。还有1类“人与自然”多注意留心,今年也许翩然而至。
题材 “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中强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选文主题多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强调的是1种共存、和谐发展,强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关心和尊重。
特点 中考阅读题多继承了以往中考语文试题的优良传统,又特别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了语文中蕴涵的文化积淀,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1种人文精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人文创新性:能力测试方面,记叙文更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如父母亲情、人间友爱(《地震中的父与子》、《百合献谁》);散文、议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理等(《我寻求挫败》);说明文更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人居环境、高科技发展等(《南极无雪地区》)。试题要求方面,更多地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限制、避免人为设置的繁难“陷阱”,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体现了1种人文关怀。题目的陈述上,尽量采用温馨和体贴的语言,以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之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时时处处无不体现“1点雨1片湿”、“每1句话里都有1颗心”的人文要旨。
2、实用综合性:命题1方面加强了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筛选、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地震中父与子》第8题第1问、《百合献谁》第7题、《南极无雪地区》第9题)。另1方面重视综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8题第2问、《南极无雪地区》第13题、《百合献谁》第6题)。
3、开放灵活性:教育部在关于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类试题是检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1种新型的题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往往和探究性考查相渗透、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概括提炼、体验探究(如《我寻求挫败》第13题、《百合献谁》第8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反思、评价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大学排名


2、2006年阅读命题趋势
中考现代文阅读共两篇。从文体概念看,今年命题规律大致走向:1篇(或散文,或小说),另1篇(或说明文,或议)。主观题呈上升趋势,以问答为主,填空为辅。所有阅读题都注重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课外阅读占主导地位,试题结构中理解领悟以及表达阅读心得的试题将逐渐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3、2006年中考阅读复习策略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理念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开始2006年的中考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1阶段  以课本为主,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现在的考试内容大部分来自课外,没有必要复习课本知识了。我认为,这是对考试改革的1种狭隘的理解。尽管考试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题型都是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变形或延伸,即所谓“材料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以“本”为中心抓好朗读指导是做好阅读题的基础。
1、力求精读:“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通解章意”,由表及里,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3分文章7分读”,认真研读,反复揣摩,细加品味。
2、训练速读:1目10行,钩玄提要,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3、动笔、动脑去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思整合不读书”。时常在读的过程中思索、归纳、整理,能使0散的知识连缀起来,形成知识网。
4、教会学生去串读:培养学生“1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觉,充分运用联想和想像,举1反3,融会贯通,“使其言皆出于吾口,使其意皆出于吾心。”这样,“劳于读书”,又有“逸于作文”何乐而不为?
5、针对应试采用程序训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带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炼语言→得出答案。
第2阶段  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明确了相关阅读知识后,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历年来中考中比较典型的语段(文章)阅读试题。这样,1方面可以进行测试,每测试1次都必须要总结1下,看看学生在文章的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等方面,有没有掌握1定的方法。另1方面,教师要不满足于别人给你出的题型(据来自命题专家组的参考消息:即使选文1样,题型不得雷同),要再设计1套,然后与原来的命题作比较,看你是否抓住了中考阅读命题方向。诚如是,你就不再只是向学生讲解试题的“机器”,而是中考改革的参与者和主宰者,你也就牢牢把住了中考的脉搏,扼住了中考的咽喉。
第3阶段  综合训练为主。
本着“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原则,教师要不断强化模拟实战训练,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善于调适学生答题心理状态,进1步巩固、突破、提高。
总上所述,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先做好“首席考生”,才能带领学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网址:http:www.0-100.com.cn
     http:www.ywtd.com.cn

联系地址: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中心学校
手    机:13074019755
E-mail:  zhyb173@21cn.com

 

    上一篇:《孔乙己》教学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