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实践(2)

2013-06-24 01:10
导读:顾长康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世说新语巧艺》) 《巧艺》是《世说新语》中唯一专门记录魏晋艺术的门类,而其中的大半篇幅记录的都是当

顾长康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世说新语•巧艺》)
《巧艺》是《世说新语》中唯一专门记录魏晋艺术的门类,而其中的大半篇幅记录的都是当时被喻为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痴儿”的顾长康的精湛的画艺。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长康)的人物画称得上神品,《洛神赋图》就是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绘的图卷。曹操破袁绍时,曾得到一名叫甄氏的美女,曹植同曹丕弟兄二人都爱甄氏,曹操将此女给了曹丕,这很伤曹植的情感,不久甄氏死了。有一天,曹植到京城见到曹丕,曹丕将甄氏的一个枕头送给曹植,于是曹植见物思人,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顿觉生情,便假托梦见洛水女神来抒发自己的怀念情绪。画卷从曹植于黄昏时在洛水边恍惚中见到的洛神宓妃起,根据赋中所咏“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雷”的意境,表现洛神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而曹植则是两手扶着侍臣,体态尊贵,双目流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接着描绘他们若即若离的关系和他们互赠礼物,一同乘车、坐船,畅叙衷情,四周“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全画高潮。画卷最后画天将破晓,曹植回到岸上,哪有什么洛神,哪有什么美女,目痴口呆,疲倦懊丧,只得带着无限依恋之情,坐上马车,“归乎东路”。画家细致、准确地描绘了曹植和洛神在感情上的变化,格外传神动人。(此画现存宋摹本,纵27厘米,横572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而顾恺之赖以传神写照的手法不在于对具象的“四体妍蚩”的刻画而在于对传达人物之神气的眼眸的把握。如何把握?顾恺之也没有说明,他自己心理非常清楚的是,作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前者是对实物的描摹,而后者这种玄妙的美的创造是对超乎形象的形而上的意味的追求,其难以时时达到,所以不到心领神会,宁愿“数年不点目精” 。无怪乎谢安要称道顾长康的画“有苍生来所无”,这本来是那个时代许多人所企慕但又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魏晋人的艺术创造有如此的高深造诣与艺术家们的人格修养是密不可分。《世说新语》中《方正》、《雅量》、《赏誉》、《品藻》四门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就是讲魏晋士人对于美的人格的看法,《方正》篇讲自我标持,《雅量》篇讲度量宏阔,《赏誉》篇、《品藻》篇多讲自然风神等等,不一而是,但这种老庄哲学影响下的清谈过程中,人们所树立的作为当时士人修养身性的标准已经完全不是儒家所倡的治国平天下的的标准了,它更富于面向玄远、面向山林的幽趣。如: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新语•雅量》)
如同前面所引谢安淝水之战中弈棋决胜的事迹表明了谢太傅人格修养的成就,那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的游山玩水中,我们可以看出谢安的努力修为。风急浪猛,众人喧动的细节正好衬托了太傅的临危不乱,难道他不惧怕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吗?不是。文中虽未直接提到,但我想正是因为谢安的沉着处变才使得一座的人不至于慌乱得使船只更加摆动,平安脱险的人们才知道谢安有如此修为。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发现了谢安对“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老庄思想的心领神会,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谢安的许多事迹来看,这已经是深入谢安骨髓的并且化为他的人格魅力的一种素质。谢安就是持这种形而上的审美追求所诞生的耀目的魏晋名士。像谢安这样的魏晋名士还有很多,试从《世说新语•赏誉》中略举一二: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
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第一则中公孙度品评邴原:“正如人们所说的飞翔在云中的白鹤,绝对不是用捕捉燕子、麻雀的网所能捕捉的。” 白鹤的比喻意象不仅与道家有关,更让人记起《逍遥游》里面的鲲鹏展翅的图景,人如白鹤般自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其实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这个比喻毋宁可以看作一种人生的态度,即一种超越现实囹圄的追求。第二则王戎说:“太尉的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这里明确地提到了太尉人格修养的绝高境界,即人为世外之人,然而冷静地分析过后,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理想成分,这种评价既是对被评者的赏誉也是评论者本身所标榜的人格修养的最高的美的标准。第三则记载有人问王夷甫,山涛的义理谈得怎样?是和谁相当的?王夷甫说:“这个人从来不肯以清谈家自居,可是,他虽然不读《老子》《庄子》,常常听到他的谈论,倒是处处和老庄思想相和的。”从这则事迹里,我们看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兴盛时的巨大的潜伏的影响力。这就难怪魏晋士人人物品评的标准趋于老庄的形而上的一边。
趋于玄远是魏晋士人在人物审美上的总的追求,在《世说新语•容止》门里,我们发现魏晋时期人们对于一个人是否称得上“美”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具体的标准,即神的明朗与形的纯粹,用他们的比喻,就是“电”与“玉”的结合。如: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世说新语•企羡》)
 综合以上引述,可以看出魏晋士人所极力想要塑造的人物的容貌体态,它不同于西方的对人体的形式美的片面追求,它要求的是神与形的兼备的基础上向神明的倾斜,日月光华、风神雷电的比喻以一种雄壮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生命力中发现人的生命力的欢呼。而在人的形质的比喻中引用玉与雪等等洁净的意象(比如孟昶微雪鹤氅)就隐隐暗含了对污浊俗世的对抗与超越。
上一篇:语文教育“大文学教育”的立论依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