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实践
2013-06-24 01:10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实践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实践《世说新语》作为魏晋
《世说新语》中魏晋人的审美实践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士人生活全方位的记录,很好地见证了元遗山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论断。魏晋时期政局的混乱导致了定于一尊的儒家道统的式微,统治者利益争夺下文人被牺牲并且无所适从的状况导致了士林带整体倾向性地对政治对社会的规避。魏晋士人在痛苦中寻找乐土的努力,成就了美学在魏晋的觉醒。对于整个中国美学史而言,《世说新语》所记录的时期正是中国美学摆脱纯粹的哲学的外壳向真正自我靠拢的时期。虽然自汉末而魏晋,玄佛为这段历史时空涂上了浓厚的形而上色彩,然而我们对这时期的美的理解并不总是埋首于玄言佛论的故纸堆里得来的,我们对魏晋美的把握更多的是从执柄麈尾,轻落棋子,从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从微墨点睛,传神写照,从抱树而哭,立壁而叹等众多的魏晋士人的审美实践的片段中体味到的。从《世说新语》中,我们发现,魏晋人的审美既有个体的独立品鉴,又有群体的共同参与,既有老庄哲学影响下的对美的形而上的追求,又有政治高压下的对世俗化的美的玩味。总之,《世说新语》展示的是魏晋人以个体/群体为单位的,以形而上/形而下为形态的,交复组合形成的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并由于它所呈现的形态而
突显出这一美学过渡时期审美自然化、本体化的特点。
(一) 形而上的审美追求
魏晋人对形而上的审美追求主要指的是他们在审美实践中的对超越性的向往,这是他们摆脱人生和社会当下苦痛的一剂良药。作为魏晋清谈主流的玄学在老庄的著作中发现了藐姑射山之神的风姿、鲲鹏展翅的自由和归隐山林的乐趣,这种超越于现实的美的境界在五百年后的同气相求中终于引发了一场美学的觉醒。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士人在艺术的创造 、人格的修养 、容貌身形的塑造等等实践活动中无不努力地向着那种美的境界进发。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艺术是美的集中反映,而多种艺术形式在魏晋的成熟亦是美学在魏晋的自觉的标志,文学艺术的自觉发生在魏晋 ,其在《世说新语》之《言语》、《文学》门中多有记载,例如柳絮因风、七步之才、阮籍神笔等等后世皆知的典故,其人的才情、机智、神韵从中可见一斑。 透过《世说新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艺术其它门类的发展状况,比如
音乐、围棋、书画、园林等。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前一则“为作三调”相传即为古曲《梅花三弄》的由来,这样一个深于情而游于艺的人在音乐的声籁中体会着美的含义,他与王子猷素不相识而相遇于途中,一曲《梅花三弄》在主客不交一言中传递着别样的玄妙意味。难怪他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一种深刻的美的体验是不需要过多言语的参与的,也是用言语无法表达出来的,这颇合魏晋玄谈中“言不尽意”的旨归,也体现了道家哲学向音乐艺术美学的渗透。由于无论老子还是庄子,都反对自觉地用语言传达审美经验,后人也多从哲理的品悟出发得其要旨。结果,这种向神秘探测的冲动形成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一大趋向即讲求神韵——不能用语言传达的审美境界。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世说新语•巧艺》)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棋是最能体现魏晋士人高雅与玄远的气质的,一些士大夫往往通过围棋来陶冶性情,旷达人生。东晋名相谢安从前归隐 ,雅好谈玄,他与王羲之、王坦之、僧人支遁相友善,常在一起下围棋。因为围棋甚为玄妙,变化莫测,颇合他们的归隐谈玄的雅趣。故“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后来谢安出仕为相 ,仍不该初衷,《晋书•谢安传》载: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晋朝“镇之以静”的治国方略在他身上体现无余,颇合他那种玄远虚静的气度。上引第二则反映的就是公元383年发生的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以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居中调度,以他的侄子谢玄为前部都督,率军8万打败前秦百万军队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史书载: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7]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谢安面对淝水之战这样的生死攸关的大场面,依然意色自若,从容度过。他在弈棋中所表现的沉着、冷静 ,不仅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非凡的战略才能,而且体现了他在精神修养上的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这种超拔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正体现了魏晋士人对个体价值的最大限度的追求。这种棋艺也趋于了美的境界。
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世说新语•巧艺》)